山東大學(威海)智療調研團完成暑期社會實踐調研
為響應全民健康管理號召,更好地為健康中國建設注入活力,山東大學(威海)智療調研團前往江蘇省南通市、河南省南陽市、福建省福州市等四省九地開展實地調研活動,把握智能穿戴設備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現狀以及發展前景,探索智能穿戴設備搭載溫差發電新技術后的應用可行性與主體接受度。
在實地調研開始前,團隊做了充足的前期準備,與各單位進行了對接協調與預調研,準備物資并擬定了財務預算。前期準備完成后,團隊成員的走訪了南通市海門區衛健委、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福州市社會福利院等不同領域內的相關調研地。在調研中,團隊成員了解到患者的治療觀念已經從被動治療轉變到主動監測與預防,用于健康監測、慢病管理及疾病治療的智能穿戴設備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發展前景一片向好。關于智能穿戴設備的在醫療領域的具體應用,主要以心率監測器、血糖監測儀和體溫監測器等形式出現,全天候的監測為健康管理提供了實時數據,為醫生的診斷決策提供了可靠的支撐。
但團隊也了解到,智能穿戴設備的發展面臨著一些阻礙,如徐春花醫生、姜秀芬醫生等提到的,智能穿戴設備的電池大多為鋰電池,壽命有限,并且需要充電來進行供電,無法做到持續、穩定、長時間不間斷的供電,這勢必會造成健康監測上的漏洞,也會加重環境保護的壓力。在智能穿戴設備的供電革新上,團隊提出的溫差發電技術得到了重慶第五人民醫院黃光明主任等的肯定,同時黃主任也對團隊方案的改進提出了建議,提醒團隊重點關注該方案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以及溫差發電技術與智能穿戴設備結合后的成本問題。調研結束后,通過對問卷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團隊發現用于醫療的智能穿戴還尚未走進人們的生活,普通公眾對智能穿戴的認識還停留在較為初級的層面,不僅不了解各種形式的智能穿戴設備,更沒有認識到其在健康管理方面的作用,在這一方面團隊任重而道遠。
本次實踐調研活動深化了團隊成員對智能穿戴發展現狀、應用實際的了解,有利于團隊將技術理論和智能穿戴設備相結合,明確團隊方案優化方向,為推動健康中國建設、實現全民健康管理盡綿薄之力。
作者:王凡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