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引領和幫助廣大青年在社會實踐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西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兩果振興路”實踐團前往白銀市靖遠縣進行“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
圖為實踐團對文冠果基地進行參觀
實踐團在了解靖遠縣鄉村振興的發展史時,獲悉2018年“靖遠文冠果油”獲國家地標產品認證,2019年9月,被中國特產協會授予“中國文冠果之鄉”稱號,文冠果已成為群眾致富的特色產業,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多贏。
文冠果,這一名字或許并不常聞于大眾之耳,然而在靖遠縣,文冠果的栽植歷史頗為悠久。據考證,早在公元16世紀中葉便已開始栽植,散見于農戶的莊前屋后。現存樹齡在500年以上的有1棵,40年以上的多達5000多棵。目前,靖遠已成功建成文冠果種植萬畝基地3個、千畝基地4個、育苗基地4個,文冠果茶加工企業6家。全縣文冠果栽植總面積達到了23.8萬畝,其中掛果面積15.76萬畝。
實踐團走進五合鎮的甘肅茂群天運文冠果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文冠果種植基地進行參觀,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實踐團了解到文冠果的銷售途徑及商品種類,文冠果藥用價值較高,其莖或枝葉皆可入藥,其藥性甘、微苦、平,具有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風濕熱痹、筋骨疼痛。該公司進行大膽創新,做出文冠果茶葉,文冠果茶相比于傳統茶葉,其獨到之處在于不含咖啡因,受眾群體更為廣泛,且其具有促進消化降低血脂功效,更為養生,更符合當代年輕人的消費理念。

圖為實踐隊員對文冠果茶進行品嘗
實踐團在與當地政府相關人員溝通時,了解到文冠果文冠果渾身是寶,它根系發達,生長迅速,具有耐旱、耐寒、耐鹽堿等特性,是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的好幫手。對于當地生態而言,文冠果的種植,讓原來面積廣闊的鹽堿地數量遞減,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文冠果還是很好的碳匯植物,對減緩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調研活動,實踐隊員對農村、農民、基層干部有了更深的認識,對于真實的“三農”有了更為直觀的感受。在這片富有激情的鄉村土地上,有積極謀劃振興農業振興鄉村的基層干部,有為壯大產業發展的致富帶頭人,還有熱愛這片土地辛勤勞作的農民,他們都奮斗在鄉村振興的路上。實踐團成員紛紛表示將繼續懷揣熱忱,筑夢前行,以青春之力續寫鄉村振興實踐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