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歲月,初心如炬;研習過往,肩扛重任。為了深入了解鄉村基層的黨史學習教育情況,數計學院“紅色征途初心映,黨史傳承青年行”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于7月20日走進漢中市南鄭區漢山街道城南社區,采訪了社區副主任,查寶全。
在城南社區,12個緊密相連的居民小組和24個整潔有序的小區,承載著16,314位居民的日常生活。這里分布著3個生機勃勃的黨支部,他們深知責任重大,致力于將黨的歷史和紅色精神根植于每一片土地,每一戶人家。
在問到城南社區在推動黨史學習教育進村入戶方面有什么具體措施時,查主任說,主要分為在黨支部開展黨課和上門宣講兩種措施。他談到,針對行動不便的老人,社區實施上門宣講,包車接送老黨員進行對接,將黨的歷史和紅色精神送到居民家中。這一貼心舉措確保了紅色文化深入每戶,實現從支部到家庭的廣泛傳播,生動詮釋了學史力行的社區實踐。
在談到推動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的具體工作經驗時,查主任分享了一個名為“志愿云呼叫”的小程序。村民若有黨史學習教育需求或疑問,只需在該小程序上發布需求,工作人員則會按需求來進行相應的黨史學習教育服務對接。這一平臺成為了促進黨史學習教育的良好工具。同時他還強調,在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時,要秉持“耐心”二字,以更好地服務居民。
針對青少年群體的黨史學習教育,他提到了在每年“七一”和“六一”等特殊節日時的特別舉措,城南社區會邀請來自延安等地區的專業紅色黨史講解員,為青少年進行紅色精神的宣講。這一舉措不僅讓青少年們在節日中感受到黨史的莊嚴和紅色精神的力量,也激發了他們對黨史的興趣和熱愛。通過這樣的活動,青少年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黨史,寓教于樂,使他們深刻理解并熱愛祖國的紅色文化,成為傳承紅色基因的未來力量。
問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村民在思想認識和行為表現上有什么明顯變化時,查主任說到,通過黨史學習教育,村民對黨員的信任度明顯提升,他們對于黨員的角色和責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同,這不僅加深了黨員與群眾之間的聯系,也打通了群眾與黨組織之間的“最后一公里”。這種變化在思想和行為上體現出更加積極的態度和行動,為村莊的發展和進步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
在問到推動黨史學習教育過程這他曾遇到什么樣的挑戰與困難,查主任提出,最大的困難就是社區的黨支部辦公區域過小。盡管城南社區黨委人數多達一百多人,但每次舉行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時,會議室只能容納三四十人,導致參會人數受限。會議室狹小的空間不利于充分傳達會議精神和黨的政策,必須通過上門方式進行傳達,效率受到一定影響。
為解決會議室空間狹小的問題,他提出了一些創新性的解決方案:一、考慮擴大會議室設施,以提供更寬敞的學習環境,以容納更多的黨員參與。二、可以嘗試采用現代化手段,如多媒體教學和網絡直播等技術,突破空間限制,讓學習不受地域和空間的限制,實現黨史學習教育的全覆蓋和實效性。這些措施將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對未來社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他表示社區將繼續積極響應和貫徹《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號召村民自覺參入到黨史學習教育中,充分挖掘當地“紅色黨史”,助力鄉村振興發展,讓黨史學習教育成為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橋梁。
通過此次對社區黨員干部的訪談,實踐團深入了解了城南社區推動黨史教育進村入戶的情況,感受到了基層黨組織在持續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實踐團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努力把黨史學習成效轉化為實際行動,賡續精神血脈,當好忠實傳人,真正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