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海軍是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重要標志,是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支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主席的殷殷囑托,為人民海軍指明了前行航向。
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75周年。75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人民海軍在艱苦中創業、在戰斗中成長、在轉型中突破,一路劈波斬浪、砥礪前行,從江蘇泰州走向世界。為深入思考新時代強軍思想,2024年7月22日西南財經大學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踏浪實踐隊來到了江蘇省泰州市海軍艦艇文化園。
(隊員們在園外的合影 劉暢攝) (“三艦一艇”全貌 劉暢攝)
泰州市依托“三艦一艇”,建設泰州海軍艦艇文化園 。“擁江親水”,園區總面積約 541 畝,是一處集科普教育、軍事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為一體的海軍文化展示平臺和海軍主題教育基地。據介紹,“三艦一艇”分別為881洪澤湖號補給艦、108西寧號導彈驅逐艦、515廈門號導彈護衛艦和274常規動力潛艇。
登上甲板,目光所及是浩蕩長江與高遠碧空,水天相接;臨近港口,不時傳來恢弘而渾厚的船笛。時間仿佛在這一刻停滯,歷史煥新,退役的艦艇似乎仍然巡航在祖國的領海,而我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今后的“弄潮兒”。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激蕩著同學們的胸膛。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退役的艦艇,肩負著愛國教育的使命,讓家國情懷在人們心中生根發芽,增強人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后方以新的形式保家衛國。這里不僅展示了中國海軍的輝煌歷史和強大實力,更讓同學們對那些為國家海防事業默默奉獻的軍人充滿了敬意。每一艘艦艇都承載著無數英雄的故事,每一件展品都訴說著不屈不撓的精神。
以紅色地表文化無聲育人,以紅色空間寓教于樂,以紅色文化格物致知。同學們驚喜地發現,在游客中,青少年占絕大多數;有不少家長特意帶著孩子前來參觀。同行的,有一支青少年研學隊伍,孩子們稚嫩的臉龐被烈日熾得通紅,但目光卻越發明亮與堅定;大汗淋漓,卻沒有一個人抱怨。海軍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們,這大概就是研學的意義吧。同學們也有幸在艦艇上采訪到一位退役海軍。先生退役后就在艦艇文化園工作,熱情地為我們講述他的熱血經歷,介紹艦上的武器和器械,帶領我們參觀資料陳列室。軍民同心魚水情,同學們深刻感受到了人民軍人的赤忱與善良。
(隊員們在采訪退役海軍 劉暢攝) (隊員們和先生的合影 劉暢攝) (隊員們正在參觀資料陳列室 劉暢攝)
海軍誕生地,水兵母親城。參觀海軍艦艇文化園不僅是一次軍事知識的學習之旅,更是一次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的深刻體驗。游客在參觀過程中,可以感受到我國國防建設的蓬勃發展,以及人民海軍精神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重要意義。
在當地社區的幫助下,同學們有幸采訪到了退伍軍人服務站和人武部的工作人員,先生曾在海軍服役15年,對部隊有著深刻的感情。聽完他的講述,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他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對軍旅生活的懷念、對戰友的思念、對部隊培養的感激。轉業歸來,先生選擇在家鄉宣傳征兵政策,在二線為國防事業無私奉獻。
(同學們和先生的合影 劉暢攝) (同學們正在聽先生講述他的軍旅生活 社區工作人員攝)
先生留下寄語,希望大學生可以積極應征,為國家安全作出積極貢獻,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報效國家。先生說現在的軍隊,歷經改革,已經煥然一新,可以為士兵提供各種學習和發展的機會。同時,先生勉勵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不管是否入伍,都要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本次實踐活動在同學們的精心策劃下圓滿結束。同學們通過本次實踐活動,獲得了寶貴的人生經驗和智慧,更好地理解了軍旅生活,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收獲了心靈上的觸動和精神上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