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縣,作為惠州市竹資源最豐富的縣區,也是廣東省主要竹產區之一,擁有著得天獨厚的竹資源。毛竹、粉單竹、撐篙竹、麻竹、小簕竹及混交竹林等多種竹類遍布全縣。截止2023年,龍門縣的竹資源面積已達196739.85畝,其中毛竹占地66478.40畝,撐篙竹6197.31畝,粉單竹114463.24畝,其他竹種則占9600.9畝。在這片綠意盎然的土地上,龍門縣積極開發竹牙簽、南昆山竹席、西溪筍、南昆山萬畝林海等特色竹產品,不僅推動了本地經濟的蓬勃發展,更贏得了全國各地的高度認可。
隨著產業發展,推動龍門縣竹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已然成為一件至關重要的任務。為了深入了解龍門縣竹產業鏈的當前結構、規模與分布,以及數據賦能在竹產業鏈中的應用現狀,廣東財經大學“竹美龍門”實踐團深入龍門縣,開展了數據賦能竹產業鏈發展的調研工作。實踐團深入龍門竹產業的核心區域,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實踐團與龍門縣各級部門領導展開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討竹產業的發展歷程、現存挑戰及數字化轉型的可能性,為竹產業的未來繪制藍圖。
在龍門縣統計局,實踐團成員傾聽了李永平局長對龍門縣竹產業發展現狀的詳細介紹。雙方圍繞竹產業面臨的問題、數據賦能竹產業鏈的潛力進行了深入討論,共同探索未來的發展路徑。實踐團了解到,盡管龍門縣的竹產品豐富,地理位置優越,但仍面臨著粗加工為主、產品附加值較低、企業規模小而分散、深加工和高端制造企業匱乏等問題。同時,數字技術的應用尚未普及,種植和加工環節仍以傳統方式為主,政府在產業管理上也缺乏數字化手段。自竹產業鏈發展以來,龍門縣政府通過投資產業園區并提供低息貸款等措施,積極推動竹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截至2023年,龍門縣竹產業總產值已達76550.63萬元,竹制日用品年產量約400萬件,竹片、竹粉等產品年產量約2.5萬噸,但約75%的竹材需從外地采購。

圖2為實踐團在龍門縣統計局座談 通訊員 陳梓嫻 攝
基礎生產
為進一步了解竹產品的生產加工狀況及企業在產業鏈中的角色定位,實踐團深入走訪了眾匠竹木、東洋木工藝品廠和省級特色農業產業園,親眼見證了竹產品從原料到成品的蛻變過程。盡管眾匠竹木和東洋木工藝品廠通過電商平臺進行銷售,但數字化設備的運用仍不夠普及。值得一提的是,實踐團了解到龍門多數竹制品加工企業已成功構建從原料采購--龍門生產--廢料回收--再加工的完整產業鏈。
圖3為實踐團在竹產品加工企業調研 通訊員 丁紫君 攝
自身感受
實踐團成員表示:“此次調研不僅是一場對專業知識的深度探索,更是我們青年學子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踐行社會責任,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的生動實踐。”
展望未來,廣東財經大學“竹美龍門”實踐團將以此次調研為新的起點,深入挖掘數據賦能的潛力,結合所學專業知識與龍門竹產業鏈發展的實際情況,為龍門縣竹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讓這片竹海在現代化的進程中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