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學生往往被老師、家長和朋友等所說的“好好學習,高考考個好成績,上了大學就輕松了”的觀點所影響,高考成了高中生唯一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動力,目標實現后,許多學生就像泄了氣的皮球,很難再緊張起來,反而想在大學里好好享受一番。因此,為探究大學生學習動力缺失的原因,山東大學(威海)擁夢之旅“心”光燦爛社會實踐團就大學生學習動力缺失心理困境的成因及對策展開研究。
如今,高校學生面臨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外界讀書無用論等負面思想的影響。往往更加注重大學期間自身能力的培養,社會實踐經驗的積累,所以很多學生將時間精力過多地用于參加各種社團活動、體驗打工生活等方面,而且這些經歷更容易使學生產生成就感,占據了大量的學習時間。對于學習學生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努力才能獲得自我認同,致使學生學習動力缺失。
大學之前的學習進度相對較慢,老師講授得比較仔細,并給學生充足的復習鞏固時間,同時教學進度會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進行調整,對學生掌握不熟練的章節會增加鞏固課時。大學的學習,老師教授進度快、內容多,幾乎沒有時間由老師帶著復習,更多的是要依靠學生獨立思考、獨立研究和獨立學習來掌握所學知識。導致很多學生不能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
高中的學習基本上是唯高考論,一切服務于高考題,高考涉及的內容重點講、重點練、重點背、重點記,老師千方百計地提供學習方式甚至模板,學生想盡辦法去掌握直到熟練。大學作為專業學習,與高中不同,很難分重點與非重點,也沒有不定時的考試去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致使學生找不到學習目標
文/擁夢之旅“心”光燦爛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