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想 彭思琦)為探索智慧康養(yǎng)在農村養(yǎng)老中的實現路徑,同時引領廣大青年深入基層增才智、長才干,為鄉(xiāng)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7月11日,湖北大學哲學學院暑期實踐團隊一行6人赴鄂州開展了專項實踐。
為期兩天的調研活動中,實踐團隊前往當地“巧巧工作室”、黨員群眾服務中心、養(yǎng)老院等多個機構走訪調查,重點探討數字紅利下,老年人等數字弱勢群體面臨著的各類挑戰(zhàn)及機遇,并為他們的數字權利保障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議,嘗試在促進數字經濟普惠于民議題中,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學習“鄂州樣本”,在“巧巧工作室”中摸索老人需求7月11日上午,團隊準時抵達鄂州市梁子湖區(qū)東溝鎮(zhèn)茅圻村,相關工作人員熱情迎接來訪師生,并組織相關會議進行工作對接。隨后,一行人對當地知名的巧巧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室進行了全面參訪。
“巧巧工作室自成立以來,一步步形成了‘巧代、巧修、巧言、巧調’的四巧服務模式。”工作室發(fā)起人余巧自豪地向成員們介紹,他們已累計為村民幫辦、代辦事項超過3000件,上門服務惠及2000余人次,成為梁子湖區(qū)基層社會治理的典范,這套模式還在全區(qū)得到有效推廣。自今年4月起,鄂州市全域推進“巧巧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室”創(chuàng)建活動,32家首批試點建設的工作室被授予市級示范點稱號。
為助力老年人融入數字社會,享受數字紅利,該工作室拿出了許多務實舉措。幫助留守老人調手機、開展防范養(yǎng)老詐騙宣傳、建立村民指尖上的“一鍵呼叫”聯系群……值得一提的是,巧巧工作室還設計了一款智慧養(yǎng)老項目——SOS家庭應急救援手環(huán),通過GPS定位技術保障多位老人的安全。感到身體不適后,退伍老兵鐘家義立刻按下了SOS按鍵,之后順利獲救,一家人感激地來到工作室,送上一面錦旗。
(圖為團隊成員在試用救援手環(huán)。彭思琦 供圖)
展開深入座談,從社工口中“撬”出老人數字排斥緣由當日下午,實踐團隊移步長嶺居委會黨員群眾服務中心,與長嶺居委會及梁子社工站進行了深入座談。座談中,針對老年群體面臨的詐騙問題,雙方交換了意見。據悉,在農村熟人社會中,情感詐騙等新型騙局讓老年人防不勝防,電視購物詐騙在鎮(zhèn)上仍時有發(fā)生。為此,長嶺居委會及社工站加強了實地反詐宣傳工作,見效良好。此外,堅守崗位五年的社工還用諸多現實案例,為成員們提供了老年群體與信息化時代脫節(jié)的有效信息。
深入銀發(fā)群體,面對面了解農村老人的養(yǎng)老傾訴12日上午,實踐團隊前往太和福利院,與老年人與相關工作者進行深入調研。和福利院老人們熱情打招呼、了解情況后,成員們來到室內和院長、志愿者展開座談。據院長介紹,太和福利院已發(fā)展成為設施完善、服務優(yōu)質的模范敬老院。然而,福利院在讓老人改觀對遠程醫(yī)療的偏見、引導老年人使用智能設備等方面仍面臨挑戰(zhàn)。“院里只有兩三位老人會用智能手機,他們的娛樂活動也少之又少。”院長希望有更多智能設備能真正融入老年人群,在醫(yī)療、飲食、出行、文娛等方面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便利。
(圖為福利院老人向隊員分享自己在用智能手機刷視頻。郭佳妮 供圖)
緊接著,在新城村,團隊與數十位村民進行了問答訪談。“還是智能化的東西便利啊,一按右手邊的按鈕就跑起來了。”坐在智能輪椅上的劉爺爺笑著說,但他對互聯網還存在著戒備心態(tài),“之前被電視廣告詐騙過七千塊,之后說什么我都不相信這些了。”還有居民熱情拉著成員看好姐妹團隊的社交平臺賬號,直言她們在網絡上小有名氣后,接的活都多到隔壁村了。另外,還有老年人對智能手機態(tài)度排斥,“一部手機的錢大家都能出得起,我們只是不需要它”。
團隊成員們還發(fā)現,不同年齡段的老人對數字技術的接受程度存在差異。60歲以下低齡老人會受實際需求及經濟條件限制,智能手機在該群體的普及率或使用率并不太高;而70歲以上老人則普遍遠離數字技術,他們更傾向于傳統、單一的娛樂方式,多聚在一塊兒聊天、跳廣場舞,或宅家看電視、聽收音機。
雙方暢所欲言,探索科技助老的實現路徑12日下午,實踐團隊來到最后一站,與沼山社工站及民政辦工作人員在座談會上進行交流。會上,雙方就老年人對親情的渴望,以及如何幫助老年人跨越技術門檻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雙方一致認為,老年人的主要需求在于“親情”的陪伴和關愛。民政辦表示,將繼續(xù)通過陪伴式關懷和小組互助活動等方式,為老年人提供家庭般的溫暖;同時,社工團隊也將一對一地幫助老年人學習新技術,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步伐。
(圖為成員與沼山社工站及民政辦工作人員交流智慧養(yǎng)老相關措施。彭思琦 供圖)
本次赴鄂州實踐中,成員們與諸多基層工作人員進行了走訪互動,雙方交流了有關數字信息時代下,破解老年人主體性困境的諸多見解,有效推動了該命題理論與經驗的互補,不僅為團隊調研項目提供了實踐支撐,還助力了走訪機構相關服務與治理工作的優(yōu)化。此外,團隊還走訪接觸到了部分老年群體,并將他們的實際需求反饋給當地相關政府部門和社工,有助于相關人員更好地開展針對老年人的防詐騙、數字教學等工作,讓老人更好地融入數字時代,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與溫暖。
(圖為團隊成員在沼山居委會黨員群眾服務中心與工作人員合照。 實踐團隊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