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實踐團隊赴淮海戰役紀念館開展暑期實踐活動為賡續紅色精神,續寫時代篇章,2024年8月31日,由劉伋諾擔任隊長,張嚴勻擔任通訊員,常揚,王吉祥,劉欣然擔任隊員的來自會計學院的“尋紅色足跡,憶崢嶸歲月”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前往地處徐州市泉山區的淮海戰役紀念館學習革命文化和紅色精神。
在活動開始之前,由團隊隊長劉伋諾負責整理各項信息,規劃整體行動路線,團隊通訊員負責練習淮海戰役紀念館工作人員,其余團隊成員提前了解淮海戰役相關知識以及參觀紀念館的注意事項。8月31日,上午12時許,在準備好隊旗及相關的材料后,團隊成員集體出發前往徐州淮海戰役紀念館,對革命文化和紅色精神進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到達淮海戰役紀念館后,團隊成員首先在紀念館前進行了合影,然后跟隨工作人員一起進入館內,展開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觀與學習。
進入紀念館,映入眼簾的是“人民的勝利”和關于淮海戰役戰斗、民工支前的浮雕。紀念館分兩層,在一樓的展廳里團隊成員了解到了許多淮海戰役中的戰斗故事。有“沒有橋腿我們當橋腿”的十人橋班;“合起來打,在一塊拼,攻如錐,守如釘,大王莊陣地共存亡!”血戰大王莊;“騎兵追坦克,20天1.4萬余人投降”的激戰陳官莊……一個個戰斗故事就如一曲曲英雄壯歌回蕩在展廳中。沿著展廳向前走,團隊成員看到了許多展示當時戰斗裝備和器械的展柜。這些物品生動地展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當時所使用的武器和裝備,包括步槍、手榴彈、火炮等。
紀念館的二樓更是給團隊成員帶來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沖擊,在紀念館中團隊成員看到了看見了支前宣傳標語“我們多流汗,戰士少流血”,看見了大車隊、挑運隊、毛驢隊、船隊源源不斷向前線運送物資和搶運傷員的場景,正如陳毅元帥所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人民群眾們都去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援前線,為戰役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個又一個的真人真事,一幕又一幕的情景再現,無不解釋著踏入這一部分展區時為什么會出現“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覺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的黨的群眾路線,用一句很振奮人心的話來說在這場戰役中我們不僅有60萬的解放軍戰士在作戰,我們還有500多萬的人民作后盾,怎會失敗。紀念館二樓的回廊上掛著很多烈士的照片,他們不應該僅僅被掛在墻上,更應該被我們記在心中。毛主席說過“我們不怕燃燒,我們不怕白熱化,我們不怕燙在這里,燙在那里我們的手不能發抖”正是因為解放軍戰士們始終堅持著這樣的信念才能把60萬對80萬這樣一碗夾生飯吃下去,打造了以少勝多的奇跡。館內設置了國家安全教育館和廉政教育廳,從追溯歷史到回歸現實,積極響應時代號召。

準海戰役紀念館館長蔣越鋒概括淮海戰役的勝利為“聽黨指揮、依靠人民、團結協同、決戰決勝”這16個字。蔣越鋒說,“在淮海戰役中,“聽黨指揮’是首要的,‘依靠人民”是決定性的,“團結協同”是關鍵性的,“決戰決勝’的氣概使得戰役最終取得偉大勝利。”
隨后團隊成員前往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緬懷先烈,致敬英雄,塔底的浮雕和墻上的文字,它生動地再現了淮海戰役的場景和戰斗的激烈。在這場戰役中,中國人民解放軍以頑強的意志和英勇的戰斗精神,成功攻克了敵軍的重要據點,最終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

圖 3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前合影 張嚴勻供圖
重走紅色足跡,團隊成員從淮海戰役紀念館中汲取了豐富的歷史知識,對中國近代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讓團隊成員深切感受到了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英勇奮斗和頑強拼搏精神同時,團隊成員也感受到了戰爭帶來的痛苦和傷害,更加珍惜和平的來之不易。這次參觀讓團隊成員更加珍視和銘記我們黨的歷史,同時更加堅定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信心和決心。
人民日報曾言:“正是青春信仰讓我們的精神天空更為遼闊,正是青春追求讓我們的時代畫卷更為絢爛,正是青春志向讓我們的奮斗坐標更為高遠。”恰同學少年,正風華正茂,我們更應該以紅色精神為力量之源,樹立遠大人生理想與追求,將“我的夢”繪入“中國夢”的絢麗多彩的畫布。當前行的接力棒交到當代青年手中時,作為當代青年應該毅然挺起堅實的臂膀,在人民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迎難而上,用行動為時代的前進添磚加瓦,用奉獻繪就新時代青年的青春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