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非遺記憶,共繪文化藍圖中國青年網常州7月17日電【邂逅千年匠心 非遺綻放新彩】在炎炎夏日里,一群滿懷熱情的學子踏上了一場特別的文化之旅。7月1日至4日,來自常州工學院的“尋跡非遺”社會實踐團,走進了常州博物館,開展了一場名為“邂逅今朝,非遺不遺”的深度調研與體驗活動,旨在探索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常工才子探秘常州,非遺文化展新姿】常州工學院“尋跡非遺”社會實踐團,由十多位對傳統文化充滿熱愛的學生組成。他們懷揣著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好奇與敬仰,來到了常州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準備揭開那些被時光塵封的技藝與故事。
常州博物館,作為常州文化的窗口,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踐團成員們在這里,不僅見證了一件件精美的展品,更深入了解了那些世代相傳的工藝與智慧。從傳統剪紙到金壇刻瓷,從常州亂針繡到梳篦制作,每一種技藝都如同一部歷史長卷,訴說著常州人民的智慧與勤勞。

圖為實踐隊了解常州非遺傳承與歷史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葛磊
【指尖跳躍,喚醒沉睡的技藝】在常州博物館的工作坊內,實踐團成員們有幸與非遺傳承人面對面交流,親身體驗了傳統工藝的魅力。金壇刻瓷藝術家的精湛技藝令人嘆為觀止,只見他手持刻刀,在瓷器上輕盈舞動,仿佛在講述著一個個古老的故事。而常州亂針繡的細膩與復雜,則讓隊員們感受到了刺繡藝術的博大精深,每一針一線都蘊含著匠人的專注與情感。
【對話歷史,非遺在現代的回響】實踐過程中,實踐團還采訪了幾位非遺項目的年輕傳人。這些年輕的面孔,代表著非遺文化的未來。他們分享了自己如何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堅守傳統工藝的心路歷程。他們的故事,讓人看到了非遺在當代社會中的生命力和價值,也引發了關于如何更好地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思考。
【非遺不遺,文化之光照亮未來】隨著活動的深入,實踐團成員們深刻體會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它們的存在,提醒著人們珍惜并尊重自己的文化根源,同時也激發了創新與發展的無限可能。
“邂逅今朝,非遺不遺”,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實踐團成員們心中的一份承諾。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并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讓這些珍貴的文化瑰寶在新時代繼續發光發熱。
在為期三天的常州博物館之旅中,“尋跡非遺”實踐團收獲滿滿,他們不僅學到了知識,更種下了對傳統文化深深的敬意與熱愛。這場特殊的旅程,將成為他們人生中一段寶貴的記憶,激勵他們在未來的道路上,繼續探索與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圖為實踐隊去參觀常州博物館過程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郭子凡
【結語】“邂逅今朝,非遺不遺”。常州工學院“尋跡非遺”社會實踐團的常州之行,不僅是一次文化的探索,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在這個充滿活力的時代,讓我們共同守護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讓它在未來的歲月里,繼續綻放耀眼的光芒。(通訊員 趙南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