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來自江蘇科技大學和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由12名優秀學子組成的 手繪“丹青繪夢”小隊,圍繞“手繪鄉村·青春行動”主題在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乘航社區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我很榮幸能夠成為“丹青繪夢”小隊的一員,并在此次活動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去往乘航社區作畫前,隊長帶領三人前往乘航社區對需要美化的墻體進行實地考察。乘航社區仍保留著許多帶有紅瓦白墻的農村式建筑。三輪車,老式自行車也會時時闖入我們的眼簾。顯然,老人是居住在這個社區中數量最為龐大的群體。社區工作人員帶領我們前往需要進行美化的兩面墻體。這兩面墻體上幾個區域的墻皮微微翹起,好似一排排銀得發亮的魚鱗。許多墻皮早已脫落,露出了紅色的磚塊,向我們訴說著歲月的滄桑。這兩墻溝通著寬闊的現代化街道與深入的農村式瓦房,酷似農村與城市的交界點,也代表著這個農村的臉面。社區工作人員將這塊人員流動集中的地塊交予我們,是對我們的信任。我們暗暗鼓勁,立志交予這片村莊一份完美的答卷,不負厚望。社區工作人員派人將墻上的告示牌拆除,商量好立刻派人粉刷墻體。
圖為小隊成員們在社區墻上繪畫。高子杰通訊員攝
7月8日清早,我們涂好防曬,打包好作畫工具,整裝待發,分三批趕往乘航社區。時值盛夏,未近正午,炎熱的氣息便悄然鉆出地面,在空氣中躁動起來。社區工作人員將我們帶到粉刷過的白墻前,兩面白墻業已舊服換新裝,儼然拂去了以往的破敗感,恭候著我們的到來。短暫交談過后,我們便有條不紊地忙活起來。出于在墻上寫字困難且不容易寫好的緣故,我們的隊長提前為我們準備好打印出來的字,用于剪裁后按在墻上描邊。三人負責剪字,其余負責繪畫。事實上,選擇剪字抑或是繪畫,都不是一件容易活。繪畫的人要忍受烈日驕陽,剪字的人則要克服剪字過程中遇到的種種難題。
當日下午,裁剪工作結束,大家把工作重心都轉移到了墻繪上。午后,是一天中最炎熱的時候,炙熱的光線在隊員們的背上起舞,汗珠一滴滴地從面頰滾落,在地上書寫著隊員們奮斗的痕跡。有些隊員自愿放下手頭工作,為其他隊員撐傘,提供蔭蔽。常有路過的老人前來圍觀,“很漂亮”“太厲害了”是我們常聽到的話語,老年人大多不善言辭,寥寥數語,卻已飽含贊賞與喜悅。也曾瞥見寶媽在一旁教育自己的孩子,將我們樹立為榜樣。這一幅幅一閃而過的畫面,于無形中化為堅持的動力,使得我們能夠在烈日之下,也能始終保持著飽滿的熱情與昂揚的斗志。隨著太陽的盛氣凌人之態漸漸消失殆盡,我們也在眾人的期許之中結束了我們最后的一筆。事后我們對當地居民進行了采訪。業主張阿姨表示:“墻繪提高了社區居民的幸福感,為社區增添生機活力,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希望你們大學生們能夠將墻繪長久地開展下去。”
交談中,我們拉進了與當地居民的距離,也了解了當地居民的生活狀況,漸漸明晰今后開展社會實踐的主題方向。此次墻繪活動提升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增強了我們造福社會的責任擔當,為我們的青春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帶著居民們的殷切期望,我們愿張開風帆,繼續遠航,將希冀播撒在更遙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