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黟縣的古韻探尋中,我們不僅沐浴在炎炎夏日的陽光下,更沐浴在歷史的光輝之中。為了深切感受古黃村的傳統非遺文化、追尋革命先烈的紅色歷史,7月20日,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全心全益“黟起向未來”本科實踐團隊古黃村小隊,踏上了古黃村的探訪之旅。
探尋篆刻之魂:黃士陵紀念館之旅
清晨,伴隨著夏日的蟬鳴與稻香,團隊宣傳小組的成員們已在村支書的帶領下,步入了黃士陵紀念館——這座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舊德臨屋”的古老建筑。首先,村支書以其豐富的歷史知識和生動的講述方式,將晚清著名篆刻大師黃士陵的生平和藝術成就娓娓道來。在紀念館內,一件件篆刻作品如同歷史的見證者,靜靜地訴說著黃士陵的藝術人生。從早期的臨摹古印,到后來的自成一派,黃士陵的篆刻藝術不僅展現了其深厚的傳統功底,更體現了他對創新的不懈追求。隊員們被這些精美的作品深深吸引,他們或駐足欣賞,或輕聲討論,無不被黃士陵對藝術的執著與熱愛所打動。隨后,村支書又帶領大家前往了黃士陵晚年居住并終老的舊屋。這座古樸的宅院,雖歷經風雨,但仍保留著當年的風貌。院中那方洗硯池,清澈見底,仿佛還能看見黃士陵當年揮毫潑墨的身影。隊員們站在池邊,仿佛能穿越時空,與這位篆刻大師進行一場跨越百年的對話。
傳承紅色基因:探訪古黃村老紅軍
午后,陽光變得更加熾熱,但實踐小隊的熱情卻絲毫未減。在村支書的帶領下,他們來到了兩位老紅軍袁金堂和孫建國的家中,進行了一場深入的訪談。
走進74歲的老紅軍孫建國家中,一股樸素而莊重的氣息撲面而來。老人雖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鑠,眼中閃爍著對過往歲月的深深懷念和對國家的無限忠誠。當被問及從軍經歷時,孫建國的臉上布滿了自豪與榮耀。他講述了那段艱苦卓絕的日子,以及如何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里,培養出了聽守紀律、服從組織安排、吃苦耐勞的良好品格。盡管如今已不在軍中,但他依然保持著對國家的關注與熱愛,每天觀看新聞,密切關注著國家的發展與國土安全。

袁金堂老人則以更加輕松愉快的方式,與隊員們分享了他當兵時的趣事。這些故事不僅讓隊員們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的樂觀與堅韌,更讓他們深刻體會到了“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革命精神對袁金堂老人人生信仰的深遠影響。這種勇于自我反省、不斷追求進步的精神,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寶貴財富。

隨著夕陽西下,實踐小隊的古黃村之行也緩緩落下帷幕。這一天的經歷,對于每一位隊員來說,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與精神的升華。他們不僅領略了傳統非遺文化——篆刻藝術的獨特魅力,更深刻感受到了紅色精神的能夠歷經百年傳承延續的力量。作為肩負中國夢偉大使命的接班人,實踐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將以更加熾熱的激情與堅定不移的信念,投身于文化遺產與精神財富的傳承與發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