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黃龍觀,聚焦新農村
因磷礦開采而富裕
在進行走訪調研之前,隊員們就已經了解到,保康縣具有豐富的磷礦資源,遠景儲量達30億噸,其中馬橋鎮儲量就達10億噸,這也讓保康縣有了“中部磷都”的稱號。
在隊員采訪村書記徐慶東后得知,黃龍觀村是遠近聞名的磷礦村,因礦而興,也因礦而富。上世紀90年代,采礦成了黃龍觀村村集體的主要經濟支柱,全村有幾十個大小礦坑,礦場更是遍布山溝,高峰時年開采量達上百萬噸。磷礦的發現和開采,讓上世紀90年代的黃龍觀村駛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然而,這種掠奪式開采的背后,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村里處處是廢棄礦坑,滿目瘡痍。
因核桃種植而振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黃龍觀村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在章祖良擔任黃龍觀村黨委書記后,他意識到磷礦資源是不可再生的,以礦業作為經濟支柱產業不是長遠之計。
章祖良立即利用黃龍觀村的林業優勢,帶領村民種植核桃三千五百畝,大力促進了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帶動農民增收,成效顯著。
僅在十年中,黃龍觀村就脫掉了貧窮的帽子,成為保康縣名列前茅的富裕村、生態村。
因旅游開發而聞名
隊員們行走在山間,遠見群山連綿、云霧纏繞,近看是一排排風格獨特的民宿、一片片綠意盎然的核桃林和功能齊全的高山體育場,實在無法想象這里曾經是廢棄的礦山。
在尋訪村民后,隊員們得知,現在看到的綠水青山,過去都是廢舊礦區,是通過鄉村振興和旅游開發,才讓黃龍觀村重獲生機,成為集旅游觀光、清涼山居、休閑體育、研學基地為一體的高山特色景區。
隊員參觀杏壇園
在參觀完黃龍觀村史館后,隊長仝舒帆不禁感概:“黃龍觀村是真的把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旅游緊密融合了!六柱椏礦區礦坑回填后建成了瓜果飄香的百果園,近百畝礦渣經過處理后修成了高山體育場,更別提遠近聞名的彭祖養生館和懸崖餐廳,每年都會吸引大批游客來這,嘗遍養生菜,淺飲長生酒。”
雖然黃龍觀村“山有千丈高,地無一畝平”,但它依舊是太陽下的山村,人人都追逐著光明。在村黨委書記章祖良的帶領下,發揮當代愚公精神,憑借磷礦開采而富裕,后通過核桃種植而實現振興,為了恢復礦區良好生態,再次秣馬厲兵,形成了現在“礦業經濟、特色農業、生態旅游”并駕齊驅的全國文明村。
征途漫漫,初心不改,黃龍觀經過歲月的洗滌、歷史的沉淀,必將熠熠生輝。
作者:覃雪晴 來源:覃雪晴
- 助力黃龍觀,聚焦新農村
- 2023年7月15日,華中農業大學信息學院赴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馬橋鎮黃龍觀村暑期社會實踐團以“助力黃龍觀,聚焦新農村”為主題,來到黃
- 09-12
- 臧軍貽:第一書記,踏實為民
- 為追尋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高密紅色文化實踐隊成員于8月24日采訪了退伍老兵,現高密市苑上村第一書記臧軍貽
- 09-12
- 王善廷:英雄未老,精神永盛
- 在建軍節來臨之際,為追尋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傳承高密紅色基因實踐團成員有幸尋訪到參加過抗美援朝戰役的老
- 09-12
- 傳承紅色回憶,尋訪老兵故事
- 老兵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盡管硝煙已經散去,但這些老兵應該被歷史銘記。為了傳承紅色回憶,尋訪老兵故事,實踐隊員來到了抗美援
- 09-12
- 尋覓紅色足跡,銘記革命英雄
- 為了探尋紅色記憶,傳承革命精神,2023年8月31日,傳承高密紅色基因實踐隊前往第一站——高密市革命烈士陵園,在這里我們學習革命先烈
- 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