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學院“科教思政課堂”攜手河東區“津彩假日”紅領巾夏令營開啟科技筑夢之旅
聆聽十萬大軍的修渠故事,感悟“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走進觀測神秘宇宙的眼眸,體悟國之重器“中國天眼”直抵蒼穹的科技強國力量;走進錫林郭勒風電站,看風電建設者們如何借 “乘風之勢”讓中國風機走向世界……這一幕幕場景,都來自于電信學院的“科教思政課堂”。此次課堂走進了天津市河東區“津彩假日”紅領巾夏令營,融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深入基層社區開展系列宣講活動,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培育學生科學夢想。
在大直沽街道神州花園社區和宮前園社區,志愿者聚焦科普育人核心素養,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優勢,講授團隊原創的科學教育課程,內容涵蓋水利灌溉、電磁感應、風力發電、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將科學“小實驗”帶到社會科普“大課堂”,引導小朋友們觀察小風車轉動實現風能、機械能和電能的轉化,體驗自動澆花灌溉技術,親自動手制造小型電磁鐵等,異彩紛呈、樂趣無窮。
參加活動的小學生激動地說:“這次活動,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宇宙之眼的‘大鍋’,我在新聞上看到過,它可是我們國家的天眼望遠鏡,這也讓我對天文學更感興趣了!”還有一位參與全系列課程的學生表示:“這兩天的活動,讓我感受到電真的是一種寶貴的能源,并且我們現在有這么多的發電方式,可以用風,可以用水,還可以兩者結合起來發電,我以后要繼續學習,探索更多新的發電方式!”
科學普及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是課堂的一大亮點,也是團隊實踐育人的初心使命。課程創新的以“青年說”開篇,以深耕國家發展進步的科學家、建設者、杰出人物故事為引領,循循善誘,娓娓道來,激勵廣大學生科技報國,厚植家國情懷。實踐團成員高博儒說“我用學到的知識教孩子們感受科學魅力,通過講述科學家故事讓他們了解科學家精神。與此同時對我也是極大的提升,我更加明確了奮斗的方向,將小我融入大我,在專業所學與社會接軌,與民生相連,體現我的人生價值。感謝學院組織的這么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我會號召更多的同學加入進來”。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科普作為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舉措,強調“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這一系列重要論述,為加強我國新時期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借助多媒體平臺,通過趣味視頻、音樂MV、紀錄短片等,向青少年展示了AI手語主播的殘影級手速貫口、致敬紅旗渠精神的歌曲短片《如許》,以及二十大代表‘追風人’武鋼的風采錄,讓孩子們懂得科學技術與文明發展是深度融合的關系,讓小小的科學夢想由課堂延伸到社會,拓寬了科普教育的廣度”,團隊指導教師、學院輔導員老師徐廣鑫表示。
今后,電信學院將繼續站穩高校這個育人的主陣地,依托學院“信”火相傳輔導員工作室,以“新時代實踐行”“暑期社會實踐”“雙減課后服務”等實踐活動為平臺,在構筑“大思政”的育人同心圓中,深入挖掘科學家精神這一內涵豐富的思政教育“寶庫”,為青少年們講好“科普思政課”,以科教育人為底蘊,激勵更多愿意為國家、為創新、為時代踔厲奮發的時代新人,以歷久彌新的精神力量,提升公民“科學精神海拔”的新高度。
作者:天津科技大學電信學院實踐團隊 來源:天津科技大學電信學院實踐團隊
- 和音之韻,織錦之美
-   為深入了解土家族音樂文化和土家非遺織錦文化,以更好地推動其保護和傳承,2023年7月10日,合肥工業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弘揚
-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