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觀摩鄉村振興成效,探尋綠色發展新路徑,7月13日,江蘇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與理同行”理論普及實踐團走進徐州市銅山區大彭鎮,參觀當地代表性企業。
第一站:
綠源中天固廢處理廠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實踐團來到徐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中的綠源中天固廢處理廠,了解固廢垃圾處理流程,體悟綠色發展的新概念和新要求。

固體垃圾易對環境造成巨大污染,綠源中天固廢處理廠推動固體廢棄物由“低效、低值、分散”利用向“高效、高值、規模”利用轉變。在工廠師傅的引導下,實踐團參觀了甲類倉庫、冷卻塔、回轉爐、洗滌塔等垃圾處理裝置,見證垃圾如何通過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被安全、環保地處理和轉化。參觀過程中,實踐團對固廢垃圾分類及處理等問題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通過師傅的耐心講解,實踐團了解到甲乙丙丁類垃圾的分類標準、各種不同性質垃圾的處理方法以及工廠處理垃圾和廢氣廢渣的整體流程。

據了解,大彭鎮的徐循環經濟產業園承擔著全市固體廢棄物的集中處置和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利用的重任,堅持推進“作業運行機械化、設施配置標準化、服務規范化、建設市場化、管理智能化”的建設運營,大力推進綠色發展。
最后,實踐團成員李旭同學面向企業員工進行“綠色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主題的理論普及宣講,帶領大家一起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和習近平總書記對綠色發展做出的指示。

第二站:大彭鎮沙塘村韭黃基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是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的現實要求,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為參觀農業現代化發展,實驗團參觀了大彭鎮沙塘村韭黃基地。

在大彭鎮沙塘韭黃產業展廳,實踐團傾聽邵經理講解韭黃種植管理的相關細節,“沙塘韭黃”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也是大彭鎮沙塘村的傳統產業,已有一千多年的種植歷史。邵經理為了讓家鄉的韭黃“走出去”,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返回家鄉創業,建立自主品牌“沙塘韭黃”,通過機械移植和機械起根等現代化種植技術大幅提升種植效率,同時不斷研發新品種,逐步完善產業鏈,構建產業帶,提出通過“標準化、機械化、渠道化、品牌化”來規范沙塘韭黃的生產過程,創立獨屬沙塘村的“韭黃億元計劃”。

至今,基地占地近900畝,村里已有50戶人家種植韭黃,預計年底為村里帶來30萬元以上的收益。邵經理笑著和實踐團成員說:“我就是在做一件很小的事,種韭黃嘛,但精益求精做小事,韭黃的質量高,自然就會被看到。”同學們紛紛點頭。
實踐團成員了解到,沙塘村黨支部探索強村富民新途徑,領辦集體產業,深推特色項目,從村強民富“產業興”再到黨員帶頭“爭先鋒”,解決了村民就業的問題,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繪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通過此次參觀,實踐團成員深刻認識到,壯志不移,青山不改,保護環境也是保護生產力,應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建功立業,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