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尋“龍舟制造之鄉”上漖村的發展現狀,盤活龍舟制造文化與龍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指導老師孔蔭瑩、吳昇宇、徐忠愛老師的帶領下,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暨廣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逐夢龍舟實踐團來到上漖村進行調研活動。
實踐團前期對上漖村進行了踩點走訪。此后前往天河區參觀了“一水同舟”龍舟文化展覽館,對龍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圖為實踐團在龍舟展覽館前合影)
在與實踐團的座談會上,洛浦街團工委梁委員和上漖村委原委員介紹道,上漖村的龍舟制造已有超過140年的歷史,現今擁有8家正在經營龍的船廠。
對于未來的發展方面,現在的主要目標是將上漖村打造為龍舟小鎮,打造特色龍舟制造文化IP,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龍舟制造的傳承中。在調研過程中發現,龍舟制造文化在當地人的心中有深刻的感悟,外來人口對此了解甚微。

(圖為實踐團隊與街道辦村委代表開展的座談會)
在參觀龍舟制造廠的過程中,實踐團采訪了非遺傳承人黃劍挺師傅,了解到龍舟的制造傳統工藝延續百年,有扎底骨、制腳旁、上大旁、扎彩盤、釘花旁、釘夾旁、扎龍纜、上油打磨。各項工序各個部分缺一不可,經過制作工具的改進,制作一艘龍舟的時間能夠縮短至15-20天。當前所面臨的挑戰是工作的環境較為艱苦,由于龍舟對精細度的要求,只能人工進行制作,周期較長,能堅持下去的年輕人很少。黃師傅表示,對于制造龍舟這一行,越深入了解越熱愛,即使是沒有人加入,自己也會堅持下去。

(圖為黃師傅為隊員介紹龍舟構造)
龍舟制造的每一個環節,工匠們都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技藝和工匠精神。他們不僅僅是龍舟的制造者,更是文化傳承的守護者。他們將自己的心血和智慧融入到每一艘龍舟中,使其成為一件件藝術品,讓龍舟的魅力得以永恒。

(圖為龍舟工匠正在打磨船板)
通過這次實踐調研活動,團隊成員對龍舟文化的發展歷史和制作工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與村委會和工匠的交流中,掌握了上漖村的發展現狀以及龍舟制造業的挑戰和機遇。
團隊負責人表示,針對上漖村龍舟制造文化知名度低,傳承難等困境,他們致力于通過多種方式來取得進展,例如打造相關文化IP、制作創新性文創產品,以應對年輕人個性化潮流化需求;也借助新媒體手段來使上漖村優秀非遺傳承走進大眾視野,助力鄉村振興!
奔向未來,逐夢龍舟,上漖村的明天會更好!

(圖為實踐團在龍舟廠門口與非遺傳承人黃師傅的合照)

(圖為我校孔教授與非遺傳人黃師傅探討龍頭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