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冀”保“京”or“京津冀”一體?
京津冀的水系終于融為一體,涇渭分明的永定新河和薊運河在彩虹橋下交匯,為了分擔上游排水的壓力,永定河沿岸做好了一切防洪準備,薊運河河水與永定新河形成了一條明顯的泄洪分界線,所有水閘全部打開,真正演繹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場景。8月2日,揚州大學“綠色薪傳”團隊隊員來到河北省廊坊市進行調研。
防汛抗旱,撤離群眾指令下達
7月31日14時,廊坊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緊急指令,永定河上游突降暴雨,洪水將于6-8小時進入永定河泛區,請各區群眾迅速有序撤離。
為何不提前打開水庫泄洪?
部分群眾不理解為何旱時存水,澇時放水,其實水庫調節水量優先保證的是人而非莊稼,存水是預防干旱時間長不能保證人民飲用,但到雨季則須泄洪,否則水庫崩塌。
河北、天津泄洪是為了保北京?
專家程曉陶說:“這其實不是一個很準確的表述,蓄滯洪區的運用是在流域的尺度做統籌考慮,一般來講蓄滯洪區的有效性是對下游而言,并不是對上游而言,所以蓄滯洪區的應用是針對天津而言的。天津的水位降低,并不等于北京就不會被淹。保北京淹河北是偽命題,但救災能力、資源的地域差距,是不是客觀存在?在洪水來臨的前夜,位居下游的涿州,有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京津冀是一個整體,災難面前,沒有誰應該高人一等,也沒有哪個城市、村莊,應該被輕易地犧牲掉。比起地域攻擊而言,反思災情中的一些問題,可能會更有價值。
“獻”,是無私奉獻
“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你要寫河北,就不能只寫河北,你要寫聲聲不息,長城巍巍;你要寫古運河畔,槳聲枕水,你要寫不忘初心奮進趕考的河北,你要寫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的河北。杜蘇芮臺風卻先到達了。河北獻縣泛區泄洪,為保障石家莊和天津等大城市的安全,作出了巨大的犧牲。這其中涵蓋了48個村莊,他們在關鍵時刻選擇了舍小家顧大家,用自己的家園來保護更多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獻縣,“獻”是無私奉獻的獻,每個村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覆巢之下無完卵,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力量太小了,為保京津,涿州人、獻縣人毅然決然奉獻自己,這應該就是世人口中的“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吧,向獻縣人,涿州人致敬,向河北人致敬!
供稿:蔡舒彤 孟祎然 通訊員:蔡舒彤
聯系電話:1885141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