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扎根稻田旅,尋覓非遺行實踐團”去往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花田鄉何家巖的村史館參觀,希望能夠從何家巖的過去尋找鄉村振興的秘密,感受它是如何一步一步成為“共富鄉村”。
進入村史館,墻上掛著許多對村子民風民俗的介紹,館里擺滿了農具與特產,我們了解到,這座村史館是很多年前村里人修建的糧倉,它不僅僅帶有前人的體溫,蘊藏著前人的意志,更是這個村子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象征。從之前需要儲糧的糧倉,變為現在令人回憶的村史館,說明了何家巖的經濟來源不只是那一方水田,更是多方面的發展。
用中國優秀攝影家吳勝延的話來講何家巖的梯田就是“疑是瑤池落人間”“大地的詩行”,何家巖領導人恰巧利用這一景色,打造出如今的4A級旅游景區,旅游業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促使村里農家樂,咖啡店,燒烤吧等一系列衍生產業產生,增加了當地村民的收入,并讓一個貧困農村展現出新的面貌。
館內的最里邊,還有一個長桌,幾根長凳,在這里,村子里的干部觀看黨的二十大,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傳達至每一位村民群眾,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
中國本就是一個農業大國,中國人的飯碗肯定是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的振興之路在時代的大背景下,在國家的扶持下,在農民自身的努力下必定走的更遠,走的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