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活”民族文化 “繪”就民族振興新畫卷
——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藝術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文:張子銳 圖:武泓辰 指導老師:唐葉霞 馬淑妍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深新時代中國青年弘揚民族文化的大局觀和責任意識。茲有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藝術學院“薪火青年”志愿服務隊于2023年6月28日至7月8日,前往恩施州利川市涼霧鄉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本次通過墻體繪畫多樣民族文化來裝點村容村貌,展示特色民族鄉風文明現象,助力民族鄉村建設。
本次實踐活動共有8幅作品。以民族文化、黨建文化、山水文化、鄉村文化和鄉風文明為特色,展現了新時代青年對民族振興建設、鄉村文化建設、鄉風文明構建的迫切期望和堅定信念跟黨走的決心。秉承了傳承紅色基因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擔當,并繼續弘揚紅色精神。


“薪火青年”志愿服務隊合影
其中,在涼霧鄉諸天村村委會以黨建為主題,紅色為基底,有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莊嚴的天安門以及攜橄欖的和平鴿。同時,將華表柱比作中國共產黨,牢牢駐立于天安門廣場,牢牢駐立于這片民族大地,牢牢駐立于人民的心中。“薪火青年”志愿者們用心繪制,為黨獻上誠摯的祝福,進一步傳承了紅色基因,弘揚了革命精神。

紅色主題墻繪作品
在全國民族團結示范景區龍船水鄉,以祖國山水和“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結合景區建筑的不同特色,設計不同的繪畫風格。以山的剛毅、水的柔和以及二十四節氣的富于變幻,完美的展示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色性、和諧性。

祖國山水和“二十四”節氣繪畫主題作品
經過烈日的磨礪,風雨的洗禮,時間的緊迫也讓此次“三下鄉”任務更顯得困難重重,但在“薪火青年”志愿者們堅定的決心下,不怕艱難險阻,從白天到黑夜,將設想慢慢變為現實。“薪火青年”最終圓滿地完成任務,他們用自己的雙手為民族地區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助力民族文化振興,為民族地區建設貢獻出了一份力量。

“薪火青年”繪畫進行時
此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順應新時代要求,呼應了新時代青年心目中的“中國紅”、“民族紅”,不僅展示出新時代青年吃苦耐勞、不言放棄的奮斗精神,也加強了民族文化自信、民族意識、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團結,為民族建設貢獻出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