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學之旅探究鹽田生態,體會“鹽之味”
鹽是一種重要的食品調味品,對于我們日常生活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關于鹽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1、鹽是最基本的調味品之一,在烹飪和食物加工中廣泛使用。它能夠增添食物的味道,提高口感,使食物更具吸引力。2、鹽在食品加工中有很強的保鮮作用。它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長的功效,可以延長食物的保存時間,并防止變質。3、鹽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鈉、氯等,這些礦物質是人體正常功能所需的重要元素。適量攝入鹽可以幫助維持身體的水平衡,調節血壓和增強肌肉功能。不過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鹽的生產過程呢?為了揭秘鹽的神秘面紗,湛江科技學院“逐夢粵行”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在凌晨五時三十分,前往苞西鹽場,一探究竟。

圖為鹽田工作人員收鹽過程 隊員 關獻鋒攝
五時三十分,太陽還沒出來,工作人員已經在鹽田開始了他們今天的辛勤勞作,湛江科技學院“逐夢粵行”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隊員們過去跟工作人員進行一番對話之后發現,鹽田工作人員的一天是這樣安排的:在適合收鹽的季節,如6、7、8月份的夏季,因為白天溫度過高不適合進行工作,所以他們選擇在夜晚開展收鹽的工作。
鹽田中有一堆堆像金字塔一樣的鹽堆,幾個工作人員一起用鏟子鏟起,甩進專門負責搬運鹽的卡車上,裝滿一車之后,就前往倉庫。湛江科技學院“逐夢粵行”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隊員跟隨卡車來到倉庫,倉庫內堆著剛從鹽田收上來的鹽,晶瑩剔透的。
倉庫也安排了專門的工作人員卸鹽,待他們卸完一車的鹽之后,湛江科技學院“逐夢粵行”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隊員們就過去跟他們對話,了解到鹽田的水是從海里抽取海水,然后放入專門的鹽田中,等至海水曬到24.5℃,就可以形成比人們日常生活中看見的更粗的鹽,如果想要得到日常生活中的食用鹽,還需要運輸到加工鹽的工廠,進行二次加工,打包然后運輸到全省各地。
為了解徐聞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鞏固鄉村振興,貢獻自身力量,研究當地經濟發展成果,湛江科技學院“逐夢粵行”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決定于7月12日上午9時,前往廣東省鹽業集團徐聞鹽場有限公司參觀鹽場非遺展廳,了解徐聞縣當地的鹽文化與鹽業發展情況。

圖為隊員參觀鹽場非遺展廳 隊員 關獻鋒攝
參觀鹽場非遺展廳,我們了解到,廣東省鹽業集團徐聞鹽場有限公司的結構包括7個工區和2個精致鹽廠,主營產品暢銷全省各地。鹽民在漫長的曬鹽實踐中,總結出曬鹽十二道古法,稱為“雷州半島生態海鹽十二道古法曬制技藝”,并獲評湛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清代咸豐五年梁大成師傅掌管徐聞角尾鹽田開始,到現在已經培養了第七代傳人,已有164年的歷史。十二道古法曬制技藝具體為:曬伯納潮、三段(級)制鹵、按步卡放、薄曬勤跑、分缸保鹵、洗池灌鹵、三段結晶、新淺短法、松鹽動鹵、柔勁聚晶、池基瀝鹵、手工撿剔。講解員為我們詳細介紹了鹽的品種,展示了鹽場生產的傳統工具,以及十二道古法曬制技藝的具體做法。隨著科技發展,其中第十二道工序中的手工撿剔已經被機器的色選功能取代,向機械化生產邁進,如今已在燈樓角工區落實開展大規模的作業,提高了生產效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圖為工作人員為隊員講解 隊員 關獻鋒攝
通過調研,可以看出當地特色產業海鹽具有較好的經營現狀和生產規模。同時,當地鹽文化有著豐富的內涵,制作過程獨特而傳統。將鹽文化發展成為旅游項目是一個潛力巨大的方向,可以進一步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提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加強鹽文化的傳承與推廣,通過開設旅游景點和展覽館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參觀體驗。這將有利于增加當地的知名度和旅游業收入,同時也能夠保護當地鹽文化的傳統價值。值得注意的是,在建設和開放鹽場作為旅游景點時,需要充分考慮對鹽田生態的保護和環境的可持續性,確保旅游活動不會對鹽田本身造成破壞。同時,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并與當地政府、相關機構合作,確保旅游活動的合法性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