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未改,我們在行動
—— 浙江海洋大學“山海溫情”實踐團與舟山市定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美之聲演唱團赴東岠島慰問老人
舟山7月6日電(通訊員 斯豪杰 高盈 王棟)
2023年7月5日,浙江海洋大學海洋工程裝備學院“山海溫情”實踐團聯合舟山市定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美之聲演唱團,在接到舟山市東岠島西岙村的張大伯養女求助電話后,立即行動,趕往東岠島為張大伯提供生活照顧。張大伯的養女因病住院,家中無人照料,實踐團特此前往為老人帶來及時的幫助。這次活動不僅僅是對一位老人的照顧,更體現了團隊成員堅守的初心和他們在社會實踐中實現的責任與關懷。
【2023年7月4日夜晚,浙江省東岠島】 在一次平凡而普通的夜晚中,一個電話的響聲破碎了定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寧靜。電話的另一端,傳來了來自東岠島西岙村的張大伯的養女的求助,因生病住院,她無法在家照顧年邁的張大伯。這個消息讓定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浙海大學海洋工程裝備學院的“山海溫情”實踐團立即做出決定:他們將前往東岠島,為張大伯提供必要的照顧。
【7月5日清晨,浙江省定海】 為了趕在張大伯早餐之前到達東岠島,實踐團隊的志愿者們在清晨集結完畢。他們帶上了提前購買好的食物,包括新鮮的蝦、豆腐和糕點,以確保老人能吃上一頓營養豐富的飯菜。乘著初升的陽光,志愿者們乘船啟程,踏上了通往東岠島的路途。
【7月5日中午,浙江省東岠島】 到達東岠島后,志愿者們找到了張大伯的家。他的家是一個典型的東岠島漁民家,內部布置簡單而溫馨。在他的書桌上,志愿者們看到了一張十年前的合影照片。照片上,張大伯正與幾位當年的美之聲志愿者歡笑著站在一起。這張照片雖然已經褪色,但它傳達出的那份真摯的關懷與熱情卻如同歲月的長河,始終在每個志愿者的心中流淌。
在張大伯的家中,志愿者們為他準備了營養豐富的食物。他們陪伴老人講述過去的故事,同時也傾聽他分享的生活智慧。張大伯的眼神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志愿者的感激,這讓志愿者們更加堅定了他們的服務決心。
【7月5日下午,浙江省東岠島】 這次的行動不僅僅是對張大伯的關愛,而且象征著對社會責任的傳承和人文關懷的實踐。志愿者們在張大伯的家中準備的食物不僅滿足了他的生理需要,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他精神的慰藉。他們陪伴張大伯聊天,讓他感到他并非孤身一人,他的生活仍充滿著溫馨和關愛。
在與張大伯的交談中,志愿者們深感,生活的智慧不僅來自書本,更來自實際生活的體驗。每一個平凡的生活場景,每一個樸素的生活人物,都蘊含著深深的生活哲理。盡管志愿者們的生活經歷與張大伯的差異很大,但他們在張大伯的故事中找到了共鳴,也在張大伯的人生智慧中獲得了啟示。
張大伯全名張德成是一名擁有五十多年黨齡的共產黨員,在建設的一線中為祖國奮斗了一生。
張大伯講:“你們走了路,餓著肚撐船來看我。我這個人其實沒有什么了不起,你們是真正的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
盡管面臨各種挑戰,志愿者們始終保持高昂的熱情。他們把每一次志愿服務活動都視為一次學習和成長的機會,他們希望通過實際行動,體現出自己的社會責任,傳遞出對人文關懷的理解。
【7月5日晚,浙江省東岠島】 當太陽即將落山,張大伯對志愿者們表示深深的感謝,而志愿者們也感到由衷的滿足。他們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報,看到他們的關愛給張大伯帶來了欣慰。他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初心,那就是用愛心和汗水照顧更多需要他們的人,傳遞更多的溫暖。
在返回途中,志愿者們留戀地回望張大伯的家,深感他們的責任依然艱巨。他們明白,每一次的幫助都是一次溫暖的傳遞,每一次的關愛都是一次社會責任的實現。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更多人的生活,傳遞更多的愛。
【2023年7月6日,浙江省定海】 盡管路途遙遠,盡管工作艱巨,舟山市定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美之聲演唱團與浙海大“山海溫情”實踐團的成員們卻無怨無悔。他們知道,他們的每一份付出,都會在某個角落,照亮一份希望,溫暖一顆心。而這,正是他們始終堅持的初心。作為志愿者,他們不只是關注老人的生活需求,他們更關注老人的心靈需求,關注老人的幸福感,關注老人的尊嚴和權利。這也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內涵,它不僅要求我們為社會做出貢獻,還要求我們尊重每一個個體,關注每一個生命,珍視每一個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