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賡續江寧星火,鳴奏國防之章”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團前往龍都烈士陵園
多彩大學生網南京七月一日電“通訊員裴希穎 張慈 李夢”七月一日早上八點,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團前往南京江寧區龍都烈士陵園。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建立102周年,弘揚愛國主義,培養家國情懷,緬懷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寧而英勇犧牲的烈士,瞻仰他們的豐功偉績,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團懷著沉重的心情來到了南京江寧區龍都烈士陵園進行了莊嚴肅穆的參觀。
進入烈士陵園后大家都被清晨陵園中莊嚴肅穆的氣氛所感染而變得安靜起來。青山有幸埋忠骨,這片安靜而美麗的地方有幸埋葬了這么多的烈士,成為了值得世人銘記的地方。每一位烈士的背后都是一段拋頭顱,灑熱血的悲壯史。“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些安息的烈士為了名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人民的幸福,奉獻了自己的一生。活動的第一個流程,全體立正脫帽奏唱國歌。全體實踐調研團面容嚴肅,“起來,不愿做——”正是這戰斗的聲音,曾經鼓舞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奮斗。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團的歌聲洪亮而有力,透過圍墻穿過高山。
活動的第二個流程,南京交通職院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團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在張明元、劉夢蓮老師的帶領下為犧牲的革命烈士肅立默哀三分鐘,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團表達了對先烈們的無限哀思和敬意。
活動第三個流程,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團隊長李子恒為我們介紹了龍都烈士陵園相關情況。龍都烈士陵園位于熟湖街道龍都社區陵園路,龍都中心小學東約10米。1977年江寧縣人民政府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時任江句潥邊區游擊大隊長的劉鶴亭和在龍都地區抗日斗爭中犧牲的烈士修建了“龍都革命烈士墓”,此后陸續將分散在周崗、龍都境內烈士遺骸遷葬于此,2011年重新修剪成烈士陵園,占地1150平方米,增進革命烈士紀念碑、憑吊區、陳列區及附屬用房。現有烈士墓11座,安葬烈士23名,其中有名記載的烈士13名,無名烈士10名。龍都烈士陵園已成為南京江寧區人民群眾憑吊革命烈士的陣地。
隨后,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團敬獻花籃并深深鞠躬寄托著對烈士無限的追思、緬懷與敬意。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革命烈士們用他們的生命鋪出了一條通往新中國的道路。活動第五個流程,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團繞碑一周為各個烈士之墓獻花。再一次對革命先烈的舍生取義,慷慨獻身深深表達敬意。再一次深刻的理解了中國共產黨對新中國的成立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那句,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歷史涵義。活動最后一個流程,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團參觀了龍都烈士紀念室。在紀念館史中有一座栩栩如生的張耀華革命烈士的雕塑站在那。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團隊長李子恒為我們介紹了張耀華、梅武斌、陶家齊、談文翰等烈士的光榮偉績,隨后,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團瀏覽了烈士英名錄,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為全天下人民,始終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名族謀復興中國初心和使命,不怕犧牲、義務反顧地為之奮斗終身。最后,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團在烈士碑前留影合念。
通過此次的實踐活動,全體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團的成員的心靈都受到了洗禮,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黨性教育。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團紛紛表示要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堅定理想信念,以對黨忠誠、廉潔公正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忠貞不渝的信仰、堅定無比的意志、無私奉獻的精神,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革命烈士遺留下來的精神財富激勵著大家珍惜現在的和平的時光,鞭策著大家不斷前進和努力。
時間:2023-07-03 作者:22級暑期實踐 來源: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