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陂攔河靜臥,已歷經千年。高處俯瞰,陂體狀如鋼琴琴鍵,拒咸蓄淡,潤澤興化平原。這個暑假,福建理工大學 “抗震砼行,鄉約振興”社會實踐團走進仙游,共同參觀了木蘭溪水文化展示廳,感受木蘭溪的美麗嬗變!
講好木蘭溪的治水故事千年木蘭陂,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見證著木蘭溪兩岸的滄海桑田。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親自推動木蘭溪治理,莆田一張藍圖繪到底,“水安全、水生態、水環境、水文化、水治理”系統施策,當年的水患之河,眼下成了莆田人的生態河、幸福河。 6月25日,福建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抗震砼行,鄉約振興”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來到
木蘭溪水文化展示廳,跟隨著講解員的腳步,回溯歷史,親歷木蘭溪二十年來的滄桑巨變。
實踐團在木蘭溪水文化展示廳觀看木蘭溪治理史短片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20年來,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親自指揮推動的莆田木蘭溪流域治理, 在福建廣大干部群眾久久為功、堅持不懈的努力下, 實現了新中國水利史上“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生動實踐,譜寫了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木蘭溪樣本。今年夏天,福建理工大學的師生們以實地調研的方式見證木蘭溪兩岸的巨變。改善木蘭溪的水環境,實現人水和諧。實踐團了解到,在推進木蘭溪治理保護過程中,還將木蘭溪防洪生態景觀工程與清淤、截污、筑壩、安全生態水系、中小河流治理、污水處理等工程統籌考慮、分步實施、共同推進。
仙游縣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林征宇是福建理工大學校友,在他看來,畢業后能返回家鄉,用腳步丈量家鄉,這對年輕人來說是助力家鄉振興再好不過的方式了。不僅如此,他還引用二十大報告金句“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鼓勵學弟學妹們努力學習,增長本領,未來為推動家鄉的水更清、天更藍、環境更宜居貢獻青年力量。
實踐團與校友林征宇交流互動
探尋源于家鄉的文化自信來自莆田的陳家興今年大二,這是他第一次參與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他看來這是一次學習了解莆仙文化的難得體驗。 作為實踐團的一員,陳家興和伙伴們先后走訪了象星村、石滿村、濟川村等仙北村落,深入了解各村莊人口、自然環境、地形地貌、產業情況、房屋結構、民俗特色等詳細內容。
實踐團參觀調研仙游文廟
當地的特色廟宇和建筑風格給陳家興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的鏡頭里,濟川村天堂宮媽祖廟、宇茂故居,云山書院以及仙游文廟,四周高高翹起的檐角,裝飾精美的雕刻,配有花鳥走獸的屋脊,無不體現著古建筑的奇特魅力和獨屬于莆仙村落的文化印記。“不僅如此,我還參觀鯉聲劇團,觀看了作為我國現存的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具有‘宋元南戲活化石’和‘南戲遺響’之稱的莆仙戲,領略莆仙戲之美。莆仙戲是富有地方方言色彩的劇目,我深深受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古樸優雅的表演方式所感染,內心的家鄉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對每一位表演者產生濃厚的敬意。”陳家興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陳家興與莆仙戲演職人員合影
短短幾天的社會實踐,福工師生們被這里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淀深深吸引。三福藝術館中:以刀為筆,以木為紙,榫卯為魂,精雕作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仙游文廟所承載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崇文重教、好學上進”千年風氣;莆仙戲中悠悠鄉音,濃濃鄉情成為讓自己和更多在外學子記住鄉愁的珍貴回憶。大家紛紛表示將努力學習傳統文化知識,主動擔負起傳承傳統文化的重任。“親眼見識了這些有著各種含義,富有文化底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底蘊,明晰其當下的傳承現狀。這讓我明白了非遺文化的傳承有多么的重要,在日新月異的當今社會,作為大學生,我們應凝聚好科技新力量,以我們的方式助力非遺傳承煥發新生!”歸途中,實踐團成員劉金林這樣說。
實踐團與莆仙戲演職人員交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