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酉水龍舟賽,觀土家擺手堂
2023年6月22日,小雨,“舞意繪章”小隊來到百福司鎮第二天,受邀于觀音坪村楊書記前往百福司鎮酉水河畔觀看“2023年第二屆湖北來鳳•酉水龍舟賽”總決賽,九點百福司鎮龍舟賽500米決賽準時開始。29支來自全縣各鄉鎮村(社區)機關單位及社會團體組成的龍舟隊伍,分別參加男子組 女子組的比賽。此次龍舟賽決賽為12人500米直道競速,隨著號令聲打響龍頭的鼓手師傅下達指令,一聲聲鼓聲激蕩,橈手們奮勇揮槳、整齊劃一,各支隊伍卯足了勁兒向前沖刺,雪白水花激蕩船身兩邊,速度越來越快就如當地的人們一般熱情。由于下雨參賽選手根據第一天河道中間水流湍急的特點,比賽大部分龍舟小隊靠近兩岸進行劃船。雖然下起綿綿細雨,來觀看加油的村民依然不少,各自村的村民會自發拿出當地的鑼鼓,镲加油助威,在一聲聲吶喊聲中端午龍舟賽被推向頂點。
Figure 1百福司酉水河畔龍舟比賽 6月22日(拍攝人:錢宇林)
中午十二點左右,比賽結束后稍作休息,“舞意繪章”小隊八人分為四組對有水河畔街道旁的小販商攤進行了一次簡單的調研。在本次調研中樣本12,我們了解到:這里的小攤大概每天上午8:00出攤,晚上收攤時間不定,依據人流量來決定。在端午節期間生意會比平時好,聚集在這里的小攤是受到龍舟賽的吸引而在這邊聚集,平時都分散在百福司鎮的大街小巷。其次關于這里小攤商販的收入情況,均表示收入不穩定,之前處在消費淡季收入更差。近幾天受龍舟比賽的影響,客流量相較于之前更多,收入較好。最后,在我們的觀察之下發現。本地的小攤商販所售賣的東西主要以網紅食品。如冰淇淋、烤腸、炸串、關東煮為主,但同時也有自己的地方特色食品如米豆腐、油粑粑、油茶湯。在一個烤賣炸串的攤位,我們了解到他在淡季平均每天的收入僅兩百左右,關東煮老板談到他們是從來鳳縣城趕來參加這次貿易的機會,攤位費五百,但是一天可以賺近一千元。由于流動性大這里店鋪出現三種情況,第一種也是最多的一種大部分是自發攤販,自己準備食材、推車、帳篷等等;第二種原有固定門面的店鋪,這種店鋪環境較好,設施齊全;第三種,政府組織及各商家贊助攤販,此種店鋪樣式統一,大部分是網紅產品,售賣價格較貴,雇傭當地人員負責經營店鋪上至70歲老伯下至初三學生(每小時十元)。由此可見,這種大型活動對拉動經濟增長有非常重要。
下午兩點,“舞意繪章”小隊八人及單老師、謝老師跟隨百福司鎮的鄉村振興辦的楊主任,前往合光村的茶堰坪擺手堂(第三批湖北省保護單位)參觀。
Figure 2合光村茶堰坪擺手堂 6月22日(拍攝人:錢宇林)
據楊主任介紹,這個祭壇主要祭拜的是土家先祖彭公爵主,向大官人,田好漢三姓,門口的形狀、裝飾、圍墻大部分都是以前的保留到現在,對擺手堂進行翻修時也沒有進行損壞替換,門的兩邊用水泥進行了一些加固,擺手堂整體呈長方形,周圍圈以院墻,系用山石(兩塊空心板磚圍成的長方體)砌筑,山下兩塊長磚之間會有一塊石板,是用糯米和石灰混合而成的粘土劑并不是用的水泥,此種建筑隔音效果好。大門位于院墻前方正中,略呈牌坊狀,兩立柱和橫楣皆為長柱形條石,在立柱與橫楣接榫處,左右各鑲半月形石牙一塊,擺手堂院落左右各三座石凳,呈中心對稱。神堂的墻壁也是石塊砌成,上覆“人”字披的黑瓦,無雕梁畫棟和斗檐飛拱,呈現當地土家房屋特點,顯得簡單厚重,樸實無華,這個擺手堂是清朝1819年建造,總共經歷兩次翻修,第一次返修是199幾年,第二次是近十年。之后我們小隊對擺手堂的門、院落、樓梯、祭臺、門檻、窗戶、圍墻、空心磚、石板、石凳等等進行了測量,測量圖如下。
Figure 3小隊對合光村茶堰坪擺手堂數據測量(拍攝人:郭言詩)
Figure 4擺手堂數據簡圖(繪制人:邢芳芳)
在回去的路上與楊主任聊起了作物,楊主任說,農民主要收入是農業方面,種植煙草,制作烤煙,玉米,水稻以及一些農作物,水稻一畝能賺到1000~2000元,像如果疊種的話,例如無風險的情況下(無天災)上半年種烤煙,下半年中其他作物,一畝年收獲4000元左右,當地不容易進行農業現代化,由于山區崎嶇,兩塊地往往不能連在一起,種植機器,收割機器難以進行作業;還有就是土地并不是連片屬于一個人,土地不集中。現在正在尋找一種新的合作方式與武漢,上海等大城市對接,種植前買家認定有機作物,農民負責種植,果熟后郵寄到買家地址,這樣的種植方式能增加農產品附加值,使得農民增收。
下午六點進行小組討論完善課題,老師進行指導建議,與觀音坪村楊書記進行座談,本次龍舟比賽觀音坪隊由楊書記組建,全縣第三名,據了解選手最小25歲,最大有60歲,三十多歲,五十多歲兩大群體的居多,選手的身份大多數為本村的建筑工,挖機師傅。本次比賽總村內共花費15000左右,鎮里補貼4000元,村里出了一部分,贊助商出3000元,獎金報銷一部分,村民黨員捐助一部分。參賽的隊員一般會選擇力氣大村民和經驗豐富的老隊員,整個邊區會在重慶,湖南等地去競爭比賽,邊區涉及渝,湘,鄂三省,龍舟賽基本上兩年一次,隊員的招募分為兩個方面,一部分是在村里的群里進行招募,另一部分是熟人推薦。訓練的頻率為每一天一次,一次的時間下午5點到晚上7點,一般訓練一個半小時,開賽前兩天訓練半小時,會為選手提供晚飯,每個賽季只會在開賽前訓練,訓練的時間是九天左右,分為大端午(農歷五月十五日)與小端午(農歷五月初五)兩種賽事,鎮里會為選手頒發獎狀,進行頒獎儀式予以鼓勵,村民們非常熱心與龍舟,會自發上去進行加油;由于經費問題,本村不會組建專有的龍舟隊,龍舟為政府統一制式。本村人口1074人,268戶,常住人口400多人,本村主要是務工經濟。楊書記說,組織這次活動不容易,村民很下功夫,參賽的村民每天下班后,5:30左右會自發的來,不圖任何利益堅持進行訓練,對村集體榮譽感非常強,他認為這次活動最有意義的是拉進了老百姓與村干部的關系。
Figure 5小隊與觀音坪楊書記座談 6月22日(拍攝人:郭言詩)
龍舟賽活動是集體性的,群眾性的活動,來自于農業生產的第一線。這個龍舟端午節活動,不僅僅是從比賽日開始,前面有很長的準備時間,這種榮譽與參與對于鄉村治理有這重要的作用,這些隊伍都是留在鄉村的力量的代表,不僅會對參加端午節活動還有紅白喜事等等都做出大貢獻,還有這增加黨支部與鄉村情感的聯結,對鄉村治理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