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愛老一直是我國優秀的傳統美德。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口流動性的不斷加大,農村的勞動力出現了大規模地轉移,人民發揚敢闖敢拼的精神,大量農村青壯年開始從農村走向城市。然而在本著外出務工養家的初心時也出現了“空巢老人”“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社會群體。為了關愛空巢老人,情暖留守兒童,呼吁更多的青年大學生服務社會承擔責任,形成尊老、愛老、敬老、助老的社會風氣,發揚中華民族延續不斷的傳統美德,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團委宣傳部青年志愿者們在陳玥老師的帶領下在各自家鄉地開展了“‘空巢’不空,心有暖陽”為主題的寒假社會實踐活動。
本次實踐活動圍繞“溫暖老人、愛潤童心”展開,包括線下探訪老人、輔導留守兒童課業、發放線上線下調查問卷、傳播美德之聲等環節。青年志愿者們懷著一顆赤忱之心,積極營造了互助溫暖的社會氛圍,充分提升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幸福感。
盡微薄之舉,暖空巢之心。
空巢老人最奢望的,就是兒女們能夠常回來看看。正所謂: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志愿者們在各自的家鄉地前往敬老院或是走訪空巢老人家庭,和老人一起繪寫春聯、為他們播放電影、陪老人聊天、給他們普及生活小常識等。活動現場其樂融融,通過志愿者們與老人的溝通,老人獨自一人的寂寞感得以舒解,他們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志愿者們一心做到給他們多一點的關愛與溫暖,給他們帶去笑聲與歡樂,讓他們感受來自社會的關懷。
童心尋港灣,暖心促成長。
為了給留守兒童以更多的關愛,讓他們的童年可以更加有色彩,以“牽手相伴,為愛導航”為口號,團隊里的每位志愿者面向自己身邊或者通過社區、教育機構等途徑聯系平時缺少父母陪伴的兒童,以公益課堂的形式開設了為期一周的課程,為這些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起初小孩子們都較拘謹、羞澀,接著,志愿者們檢查了孩子們的作業完成情況,并針對孩子們的薄弱科目進行了講解,孩子們在志愿者的教學下豁然開朗。完成課業后的孩子明顯輕松愜意許多,開始大膽放開了。同志愿者的關系也更加親近了許多。冬天雖寒,可大家卻感到溫暖如春。
聚群眾思想,顯紙上真情。
為調查了解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總結幫扶空巢家庭的經驗做法,研究探討對策辦法,團隊成員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由團隊制定問卷內容,線上針對20-30的青年進行調研,線下針對30-50的中年人發放紙質問卷。通過此次問卷調查,青年志愿者們對空巢家庭的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收獲頗豐。
實踐之聲,相約奉獻。
沒有豪言壯語,只憑一片赤忱熱情。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給老人和孩子們帶去了關愛、快樂和溫暖。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團委宣傳部的青年志愿者們堅信老人和兒童臉上絢爛的笑容是青春無悔的選擇。盡我們綿薄之力,傳遞愛的接力棒。“‘空巢’不空,心有暖陽”,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