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觀影—— 《大決戰之遼沈戰役》
2023年1月5日——1月7日,“星星點燈”實踐團隊在騰訊會議平臺開展了連續三天的《大決戰之遼沈戰役》的公共觀影,累計觀看人次達263次(5日122次,6日98次,7日43次)。
影片主要講述解放戰爭時期,以毛澤東主席為首的統帥部領導、林彪指揮的解放軍為打敗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軍隊而進行遼沈戰役,攻克錦州,全殲廖耀湘兵團,最后攻克沈陽,解放全東北的故事,其將一幅波瀾壯闊的戰爭畫卷呈現在了我們面前。
在影片的序幕部分已經暗示了共產黨、國民黨雙方領袖在格局、心態、目光是否長遠等方面的區別,以及這些區別對于戰爭勝負和人心收攏的深遠影響。當鏡頭轉換,毛主席站在山峰上登高望遠,面前是絢麗多姿的晚霞,遠處是忙于耕種的人民,黃土高原的春天即將到來,黃河也隨著冰塊的破裂變得洶涌奔騰,左右的支流隨著它的向前而匯攏在一起,并向前翻滾著……影片用這種蒙太奇的手法,象征新的秩序將攜帶著無比強大的力量來推翻舊世界的秩序。
當他離開延安和周恩來他們一同乘坐著船帆經歷著足以決定生死的風暴時,他卻依舊談笑風生,鎮定若思,和革命同志們一起暢想著戰爭勝利之后的國家各全面發展。如果說毛澤東同志等人的生活處于一種奮勇拼搏的狀態,那么蔣介石等人的生活則始終是奢侈且安逸的。當毛澤東著眼于未來,謀劃著國家昌盛、人民當家作主的雄偉畫卷之時,蔣介石關心的卻是小家庭的幸福和歷史的遺跡,格局上已然落于下風。
號角響起,戰士沖鋒,戰爭開始,此刻我們思緒萬千。新時代的我們生活在國泰民安,車水馬龍的時代,戰爭距離我們十分遙遠,而當我們適應了柔情似水的年代,又站在歷史的上帝視角再觀槍林戰雨的時代時,殘忍,痛苦,犧牲等感受瞬間涌上心頭……這些都是當年的戰士們要忍受和經歷的,在那風聲鶴唳的年代,他們在刀光劍影之下,用血肉之軀開鑿出了一條通往和平的光明大道。此時此刻我們才真正理解“那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罷了”這句廣為流傳的話語。
但在這槍林彈雨中,卻也有一絲溫情存在。影片中,當前線司令員因為犯錯而心慌被處理時,總司令的“你既然知道錯誤了,就不處理你了”令其感激涕零;當陳布雷高度失眠時,宋美齡散步時的關照也令他感動;每當有人犧牲時,戰友們的淚水與懷念便會讓那些壯烈犧牲的戰士們的精神永存人間。無論我軍還是敵軍,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也有溫情來溫暖人心。
最終,解放軍迎來了勝利……影片中氣勢恢宏的戰斗場景、催人淚下的犧牲精神無不提醒著我們,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們用熱血之軀鑄就的幸福,成長在幸福的搖籃里,我們應該似先烈們一般在新時代里擁有一顆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去書寫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史詩!
時間:2023-02-18 作者:魏怡 來源:安徽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