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念,積極響應黨的二十大“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口號,切實扎根家鄉沃土,發掘中華千年文明,傳承文化不朽魅力,曲阜師范大學“尋根增華”文化傳承實踐隊前往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鮑莊村--鮑叔牙故鄉,領悟千年傳承的優秀傳統文化。
圖為鮑莊村標志性石碑
實踐隊員跟隨工作人員的步伐,逐步掀開歷史的圖冊,依據史實記載,探尋了解鮑叔牙的故事。隨著實踐隊員們的深入可以看到村莊內傳統文化標識隨處可見,文化風韻撲面而來,到處陳列著名人事跡簡介和雕像。“在修整過程中,我們最主要突出的就是文化的傳承”,工作人員講述,在此居住的世世代代都以先輩鮑叔牙為榜樣,追尋先輩步伐,讓中華優秀傳統永垂不朽。世代居民以“仁”“義”“禮”“智”“信”為處事原則,以“忠”“孝”“悌”“廉”“恥”為做人準則,更是成為了影響一代代鮑莊居民的家風家訓。
圖為文化宣傳標志(一)

圖為文化宣傳標志(二)
跟隨著工作人員的引領,實踐隊員們來到了鮑叔牙紀念區。走進鮑莊村,道路兩旁共有16個彩繪圖像,記錄著管仲與鮑叔牙之間的故事。工作人員介紹“我們把這些故事以彩繪的形式畫到文化墻上,主要是想讓鮑莊村的村民記住歷史,留住歷史,從而提高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傳承鮑叔牙文化。”
鮑叔牙,春秋時期齊國大臣,以知人善任、為國舉賢聞名天下。鮑叔牙推薦摯友管仲為相,協助管仲實行了治國之道,促進齊國迅速由亂轉治,由弱變強,齊桓公三十年,參與“召陵之盟”,使得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造福一方。鮑叔牙的豐功偉績對歷史的發展起著毋庸置疑的作用,他樂善好施、知人善任,不圖回報;管仲知恩圖報,樸實淳厚,赤膽忠心;“管鮑之交”更是成為幾千年來中華文化中謙遜、友善、廉潔正直的典范;此外,二人忠于國家,為統一大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其為理想不懈奮斗的魄力影響了一代代居民安居樂業的同時腳踏實地奮斗的生活,“大家都以自己是鮑叔牙先生同鄉而自豪。”
圖為鮑叔牙簡介

圖為實踐隊員與雕像合影
近年來,鮑莊村依托該村豐富的文化資源、厚重的人文底蘊,留下了很多文化印記和優秀事跡,在積極打造特色傳統文化的同時,以歷史文化名村保護為標桿,有效推進鄉村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沿河鋪設長600米、寬8米的瀝青路、沿河跑道和護欄,通過治理河道,配備保潔員,加強日常垃圾清掃保潔,改善村容鎮貌,環境整體面貌得到較大改觀,村民人居環境、幸福指數大大提升,不斷開創了文化發展的新局面。通過開展道德模范評選活動,在群眾中樹立道德旗幟,引領居民共創文明鄉村。
圖為文化墻的彩繪典故
經過一番深入的了解,實踐隊員們感慨頗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門類眾多,遍布中華大地,并非只有那些人盡皆知才是文化。先賢故地,留下的是歷史印記,更是文化信仰,影響并帶動著一代代中華兒女虛心學習繼而發揚光大,從而更進一步受其啟發造福社會,這便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弘揚傳統文化切忌紙上談兵,身為新時代青年,扎根實地探求歷史遺存,自信自強發揚文化魅力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尋跡傳統文化,傳承文化風韻的腳步仍在前進,“尋根增華”文化傳承實踐隊將進一步探尋埋藏在鄉土的傳統文化,為文化傳承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