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垃圾分類”筑美麗家園,行“雨污分流”助鄉村振興
實踐隊隊員們首先來到了小草坡村的村委會,通過書記介紹大致了解了該村的低碳技術是怎樣實施、怎樣推廣并讓村民們接受的:19年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去除村內的大垃圾桶,在每家每戶內放有分類的小垃圾桶,每天會有專門的負責人定時去收取垃圾,以便能更好地垃圾分類;16年開始實行雨污分流,將村中排污水的通道改為地下通道,道路一邊會設有凹渠用于雨水流動,并且村民家中的廁所和廚房中的污水也會匯入地下通道,實現了雨污分流。然后便去到了各位村民的家中采訪并了解情況:隊員們采訪了多家村民,詢問他們對于實行垃圾分類和雨污分流的看法及實行垃圾分類和雨污分流對他們生活的影響。最后在村書記的帶領下我們一起實地調研了該村的雨污分流和垃圾分類的情況:首先是雨污分流,村書記說,由于村莊道路凹凸不平,下雨天村民出行非常不方便,生活污水、雨水造成村內環境問題,便建設了現在實踐隊員們所看見的雨污分流通道。當時由于村內資金緊缺,為節省開支,便廣泛號召村民用自己的雙手建設美麗家園,由村集體采購工程所用的所有原材料,全體村民到村集體領取原材料和具,對自己門前的工程進行土方整平及鋪設工作,老年人及喪失勞動力的家庭,由黨員干部及熱心村民幫忙鋪設。實踐隊員也到多戶村民家中進行拜訪,注意到村民的廁所、廚房、衛生間的污水全部匯入地下管道,真正實現了雨污分流。
然后是垃圾分類,該村并沒有按照傳統意義上進行垃圾分類,而是將垃圾分成了可焚燒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可腐爛垃圾。可焚燒垃圾后續會進行焚燒,然后與土壤混合進行發酵,轉變成肥沃的肥料。在垃圾處理場的后面有一個試驗田,剛走進實驗田就聞到了一股清新的味道,滿眼綠油油,作物長得非常沃實,這就是由可焚燒垃圾處理后的肥料滋潤的。而對于可回收垃圾村民們會統一進行回收。可腐爛垃圾會在垃圾處理場進行腐爛處理,然后用于肥料。
對于村民的采訪,實踐隊員們采用了一對一訪談的形式。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每家都有兩個垃圾桶將垃圾按照可焚燒垃圾和可回收垃圾進行處理,每家每戶都做到了實處。當然也采取了一些懲罰措施監督村民進行垃圾分類,每天下午固定的時間,都會有收垃圾的人將分類好垃圾進行回收,如果沒有分類好就不回收。
在調研過程中,村支書還向實踐隊員們介紹了本村的特色鄉村書屋,該屋與文化大院相鄰,外面還設有竹林迷宮。推門而入,書屋內一應俱全,儼然是城市圖書館的縮影,廣受村民喜愛。該屋占地面積約70平方米、能同時容納30余人閱讀,書屋里2800余本圖書全部由村民自發捐贈,24小時晝夜開門,無人值守,讀書自助。村委會不僅經常在書屋組織村民開展“讀書論壇”交流活動,還制定了讀書積分換獎品的獎勵措施,孩子或大人自行閱讀超過半小時的每人積4分;孩子參與公益活動的,每次積3分;家長帶孩子閱讀超過半個小時的,每人積5分。每分是1元錢,可以憑券在村內消費,并且考入相應的學校也會有獎勵。這樣的措施有效激發了村民學習的熱情。
實地調研后,“環碳溯源”實踐隊充分了解了與低碳環保息息相關的綠色建筑與綠色生活,也深入了解了小草坡村的實際發展情況,要在“雙碳”戰略等國家政策帶領下提高健康綠色發展。
時間:2023-01-01 作者:楊凱月 來源:“環碳溯源”社會實踐隊 關注:
- 低碳生活齊參與,美麗中國共創造
- 曲阜師范大學“環碳溯源”實踐調研隊旨在了解當下社區綠色發展最真實的面貌,決定前往鄉村和城市中的諸多社區進行綠色建筑,綠色家政,
- 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