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齊參與,美麗中國共創造
十冬臘月,惠風和暢。
曲阜師范大學“環碳溯源”實踐調研隊旨在了解當下社區綠色發展最真實的面貌,決定前往鄉村和城市中的諸多社區進行綠色建筑,綠色家政,綠色生活的相關調研。于12月10日,“環碳溯源”實踐隊前往東港區小草坡村進行調研。
小草坡村位于日照市東港區魚米之鄉濤雒鎮,是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區。在網絡上,是這么評價的“走進小草坡村,綠樹成蔭,沃野青翠,步步是畫,處處皆景,村凈、景美、人和的小草坡幸福鄉村畫卷盡收眼底”。東港區濤雒鎮小草坡村,占地 380 畝,現有108戶,人口302人,黨員23名,是濤雒鎮黃桃種植的發源地,距日照市區18公里,距鎮政府4.5公里,北臨中瑞國際物流園,南鄰山鋼基地,西臨204國道,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近年來,在村莊建設供村民休憩的公園2處、公廁3處、花園式停車場4個,生活條件便利。該村還通過實施“垃圾分類”、“雨污分流”等創新舉措,走出了一條人居環境治理的新路子。
走進小草坡村后,給人最直觀的感覺就是干凈整潔,分布有條理。實踐隊先與村莊的領導班子進行了訪談,領導班子非常細致的向實踐隊介紹了小草坡村近些年為治理環境的相關措施。首先是污水處理方面:在每戶的廚房外增設了一個沉淀池,留下固體垃圾,排走餐廚廢水。此外,大街小巷設置一條明溝,專門用來收集排泄雨水,雨水、污水各走各的“道”,真正實現了分流。污水在匯入小草坡污水處理處前,還要經過三格沉淀,形成了一個小型生物圈。三格沉淀后懸浮物去除率可達到70%以上,可有效避免后續污泥淤積問題。在垃圾分類方面:小草坡村并沒有按照傳統意義上的分類,而是將垃圾分成了可燃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可燃垃圾后續將會焚燒然后與土壤混合進行發酵,轉變成肥沃的肥料。在垃圾處理場的后面有一個試驗田,剛走進實驗田就聞到了一股清新的味道,滿眼綠油油,作物長得非常沃實。后來領導人給我們解釋說這就是由可燃垃圾處理后的肥料滋潤的。
社會實踐隊還采用了一對一訪談的形式,對村民也進行了調研。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每家都有兩個垃圾桶將垃圾按照可燃垃圾和可回收垃圾進行處理,每家每戶都做到了實處。當然也采取了一些懲罰措施監督村民進行垃圾分類,每天下午固定的時間,都會有收垃圾的人將分類好垃圾進行回收,如果沒有分類好就不回收。在參觀村莊的過程中還發現,每家的樓頂都安裝了一個太陽能板,通過詢問社會實踐隊得知這是為了低碳環保而安裝的。到了晚上太陽能電就會轉化為路燈照亮小草坡村民回家的路。
小草坡村不僅重視低碳環保,而且對文化教育也很關注。村子的公園旁邊建了一座“小型圖書館”。書屋里的藏書有2800余冊,其中2000冊是村民們捐贈的。在圖書館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張照片,照片上還有一行大字“讀書點亮心靈,書香潤澤人生”,隨后領導告訴我們這些照片都是捐贈書的人,60余名捐書者的照片整齊排列在上面。為激勵村民讀書,小草坡村還制定了獎勵措施。孩子或大人自行閱讀超過半小時的每人積分4分,孩子參與公益活動的,每次積分3分;家長帶孩子閱讀超過半個小時的,每人積5分,每分就是1元錢,可以憑券在村內消費,并且考入相應的學校也會有獎勵。這樣的措施有效激發了村民學習的熱情。
實地調研小草坡村以后,“環碳溯源”實踐調研隊充分了解了與低碳環保相關的綠色建筑,綠色生活,也了解了小草坡村綠色發展最真實的面貌。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后簡稱雙碳)目標的實現,不僅僅需要政府做出相關政策,還需要每位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環保。小草坡村改造的成功,就是因為領導班子領導的好,村民都認真履行義務與責任。小草坡村各項創新政策的實施,不僅促進了村莊走向美好生活,也為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力量與思路。“雙碳”并不是一個空大框架的口號,作為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青少年,更應該發揮自己的價值,腳踏實地為“雙碳”目標的實現貢獻自己的力量。
時間:2022-12-31 作者:陸璐 來源:環碳溯源實踐隊 關注:
- 低碳生活齊參與,美麗中國共創造
- 曲阜師范大學“環碳溯源”實踐調研隊旨在了解當下社區綠色發展最真實的面貌,決定前往鄉村和城市中的諸多社區進行綠色建筑,綠色家政,
- 12-31
- 探尋文化樹自信 爭做時代傳唱人
- 新冠疫情加速了后數字時代的進程,數字技術變化與轉型已成為常態,部分傳統文化及博物館也在向數字化邁進,數字藏品成為當下認可度較高
- 12-31
- 講好黃河故事,傳承儒家文脈
- 為調查新時代背景下黃河文化與儒家文化之間的聯系,探尋將“黃河”和“孔子”兩大中華文明精神符號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推動兩種優秀
-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