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師范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鮮衣怒馬社會實踐小隊于12月13日對蹴鞠文化進行線上社會實踐調查并查詢相關蹴鞠文化有關內容。由于世界杯的舉行,足球這項運動再次在國民中掀起了一陣熱潮。因此社會實踐隊員對此對中國的“足球”——蹴鞠展開社會實踐。蹴鞠源于齊國故都臨淄。臨淄蹴鞠被稱為世界足球的起源。根據資料顯示,2004年7月15日,亞洲杯足球賽開幕式和中國第三屆國際足球博覽會在北京開幕。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在北京宣布:“中國古代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足球起源于2300多年前的淄博臨淄”。蹴鞠于2006年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對于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筑球”、“踢圓”等。從戰國、兩漢三國、唐宋時期到遼金元、明清時代,蹴鞠及其相關運動不斷發展壯大。根據相關的史料記載,蹴鞠流傳了兩千三百多年,它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故都臨淄(現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并在唐宋時期達到鼎盛,出現“球終日不墜,球不離足,足不離球”的局面。《戰國策·齊策》中記載齊國首都臨淄人的生活時說:“臨淄之中七萬戶……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筑、彈琴、斗雞、走犬、六博、蹋鞠者。”在當時生活富庶的臨淄,蹴鞠發展成了一種廣為盛行的文娛活動。
隨著蹴鞠的不斷演變,蹴鞠已經不單單是一項簡單的體育娛樂活動,還能帶動經濟,到了宋代,民間開始出現專門靠蹴鞠技藝討生活的足球技藝人。此外,到了元代,蹴鞠還承擔著傳遞情感的作用,通過男女對踢的形式,傳遞彼此的情感。
對于社會實踐隊伍對蹴鞠的熱愛,社會實踐隊員于雅雯出發去臨淄,臨淄作為蹴鞠文化的發源地,臨淄建立了臨淄足球博物館、臨淄蹴鞠文化俱樂部來宣傳蹴鞠文化。臨淄足球博物館位于齊文化博物院太公湖畔,占地面積1.18萬平方米,濃縮了中國的蹴鞠文化史、體育文化史和世界足球史,系統地展示了2400多年以來足球的起源、發展和傳播過程。臨淄蹴鞠文化俱樂部是廣大蹴鞠及足球愛好者的交流天地和互動俱樂部,旨在通過提高對蹴鞠的歷史文化研究和認識,增強足球運動的興趣和愛好,以球會友,增進友誼,共同為祖國的足球文化和足球事業吶喊助威。
為響應卡塔爾世界杯,各方聯合推出“探求足球起源文化之旅”的活動, 此次活動以“探訪足球起源共賞齊魯文化”為主題,面向國際社會展現“好客山東足球起源”的國際形象,多視角、多層次地展現中國山東齊魯蹴鞠文化的獨特魅力。臨淄的蹴鞠表演隊也進行了精彩的表演,將蹴鞠文化向世界各地推廣。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齊魯大地上的蹴鞠文化,因為其內在的運動性、娛樂性、經濟性、文化性,擁有巨大的魅力。蹴鞠文化的深刻內涵感染著每一個熱愛運動、熱愛文化的人。從古時的風靡盛京,到今天的風靡世界,傳統蹴鞠文化會一直傳承下去,作為經典,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