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7月19號上午,泉玉福溪團隊成員來到鵬垌村,在鵬垌村村支書歐寧的引領下開展了一系列走訪調研活動。
鵬垌村原名“康樂莊”,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間,距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現仍有不少清代古跡留存村中。“康強迪吉,樂業安居”,“康樂”二字,取安康樂業之意,滿含著村民對小康生活樂業安居最樸素的希冀。近年來,鵬垌村依托當地歷史文化,以康樂古莊整體格局、歷史環境風貌、民俗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為核心,以“文化+旅游+農業”等方式整體推進鄉村振興發展,使其迅速成為鄉村旅游新熱點。全村呈現一派民族團結、鄉風文明、安居樂業的新景象。
在村委會辦事處,團隊成員和歐寧展開了深切的交談。我們了解到,鵬垌村的特色產業圍繞著農產品種植展開,同時正在逐步推進去年新成立水蛭養殖合作社項目,爭取以新產業助力村民創收。目前鵬垌村有現代農業采摘園、火龍果基地、高產水稻、香瓜、西瓜、玉米以及大蒜,村民通過輪種、套種、間種等生產模式發展農業產業,在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基礎上謀求農業效益最大化,調整產業結構,實現“一地多收”,促進農業增產增收。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火龍果園
跟隨村支書歐寧的腳步,我們來到位于鵬垌村內的現代農業采摘園,當下正值火龍果采摘的時節,在火龍果種植區域,我們看到,部分村民正在對成熟的果實進行采摘、分揀、裝箱。團隊成員在火龍果基地采訪參觀的過程中,和基地工作人員朱新天進行了熱切交流。朱新天告訴我們,鵬垌村火龍果基地采取的套種技術,是產業基地采用的新農業生產模式,通過“套種+共生”種植了一批“低投入、高產出”的農作物,結合區域優質資源,種植火龍果70多畝,每垅地頭在無果期套種西瓜、香瓜等農作物,實現瓜果共生,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創造出更大的生產收益。同時,基地還采取租賃土地、吸納村民務工等方式,帶動鵬垌村300余戶村民增加收入。
下午,團隊成員來到鵬垌村的水蛭養殖合作社進行參觀。通過工作人員的介紹我們了解到,近年來隨著中醫藥市場的蓬勃發展以及藥用水蛭的需要和開發,國內野生水蛭資源的不斷減少,貨源緊缺,水蛭的價格連續攀升,水蛭養殖的市場前景良好。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水蛭養殖
在鵬垌村的活動,隊員感受到村莊呈現出極具現代化的樣貌,停車場、游客中心、公共衛生間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早在2021年,鵬垌村入選成為廣西鄉風文明建設十大先進典型案例之一。村支書歐寧告訴團隊成員,在還未受到疫情影響的高峰期,鵬垌村的游客日流量可高達一至兩萬。
今天的鵬垌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傳統文化村落”。鵬垌村變美走紅,隨之而來的便是村民的錢袋子逐漸鼓起來,本村在外返鄉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年輕一代返鄉,助力起鵬垌村的振興與發展。
多年來,黨和國家對鄉村發展的扶持力度有增無減,鵬垌村依靠政策、緊跟時代,把握發展的機遇,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今天。鄉村振興的發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我們也堅信,在不遠的將來,鵬垌村又會迎來新一輪的發展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