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受持續強降雨、內澇和黃渭洛三河同時暴漲影響,大荔地區洪澇成災。經過五十余天大荔人民團結一心持續奮戰,取得了防汛救災重大勝利。為全面了解國情社情民情,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北大學“同州共濟”暑期社會實踐團一行7人在陜西大荔進行社會實踐,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
圖1 中北大學“同州共濟”暑期社會實踐團
實踐團在到達大荔的第一天,就前往受災最嚴重的趙渡鎮嚴通村進行考察調研。離開修整一新的村臺,踏上硬化完成的生產路,一眼望去是綴滿枝頭的冬棗。誰能想到,九個月前作物被淹、房屋倒塌、全村撤離,這個美麗的村莊遭受了嚴重洪澇災害。
村支書王海軍為我們介紹了受災情況:“在這次洪災中,嚴通村房屋倒塌6戶,嚴重受損67戶,一般受損108戶,輕微受損200余戶,4000余畝棗樹被淹,直接經濟損失多達8000萬元。”
災難面前,生命大于天。獲評2021年嚴通村“最美嚴通人”的馬青文告訴我們:我當時在大棚里摘棗,聽到廣播里通知緊急撤離,就迅速聽從村委安排前往安置點,當時內心充滿了恐慌。王書記最后一個撤離,并不斷安撫大家,他家的房子也嚴重受損,無法居住。王書記對大家說要相信黨,相信政府。有黨和政府在,有他在,全村人共同努力,一定會度過難關!
生命是渺小的,但蚍蜉聚眾,可撼大樹。生命的偉大,就在于危難面前的相互扶持與幫助。正如馬青文所說,一周之后村民順利回到家里,自救工作熱火朝天地展開了。捐款、采買、卷泥、沖洗、消殺,一系列工作有序開展,全村上下齊心協力,做完集體的事情才回家收拾。馬青文同志奮斗在救險一線時不慎被鋼筋刺傷了腳掌,村干部得知后第一時間探望。從他淳樸的話語中我們感受到,在那一刻他是幸福的,他知道黨和人民時刻在一起。因此,他拒絕了村里的醫療補助,把它留給更需要的人。同時災后政府也及時提供了臨時救助和住房修復補助,幫助村民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

圖2 采訪村民馬青文
洪災面前顯擔當,風雨之中見真情,鄰村筑起一道抗洪戰線。在北洛河漫堤造成險情后,大荔縣緊急轉移受災群眾,設置了14個集中安置點,為受災群眾的餐飲、住宿、醫療等提供保障。受災較嚴重的趙渡鎮新建村村民,被安置在受汛情影響較小的廣濟村。廣濟村餐館老板楊建軍看到村干部和新組建的青年突擊隊起早貪黑投身救災工作,也想盡一份綿薄之力,主動把餐車開到集中安置點,為受災群眾做飯。
這次災情集中彰顯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主義優越性,各級各地迅速馳援,社會各界捐款捐物,災后重建有條不紊。50多個兄弟市縣、80多個社會組織、100余家企業、2000余名愛心人士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幫助受災群眾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我們走訪調查了解到,自2022年7月全國進入“七上八下”防汛關鍵期以來,大荔縣舉行黃河防汛撤離遷安實戰演練。防汛指揮部及時啟動黃河Ⅱ級應急響應,執行黃河3號預案。防汛指揮部組織進行了群眾安全轉移、抗災搶險、醫療救治、群眾安置、衛生消毒、監測調查等一系列演練,井然有序。
實踐團采訪的嚴通村和廣濟村是全縣抗洪救災的一個縮影,大荔縣應急救援也是中國人面對大災大難同舟共濟、聚力前行的一個縮影。在六十年不遇的洛河汛情面前,大荔上下聞汛而動、向險而行,涌現出了許多擔當有為的干部群眾,經歷了、也經受住了這次大考,牢牢守住了群眾的生命安全線。在災情前后,黨和人民時刻站在一起,組織關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群眾也自發做力所能及的貢獻。黨指引出方向,人人都如炬火,匯聚起奪目的光亮。
洪水滔滔,南北同患;人水相搏,氣壯山河。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團隊成員親身感受到,面對罕見的洪澇災害,中國大地上涌動起同心同德、團結戰斗的澎湃熱潮,展現出人民群眾萬眾一心戰勝洪澇災害的壯麗畫卷。通過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這塊遭遇了特大洪水考驗的土地重煥生機,一幅美麗的田園牧歌圖再一次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