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暑假,為切身感受國家發展、“三農”政策實施以來農村所取得較大成果,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青風系夢” 暑期實踐團來到了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七里坪鎮藍喉蜂虎自然保護區。
藍喉蜂虎自然保護區位于大別山南麓、江淮流域之間、鄂豫兩省交界處的紅安縣七里坪鎮草鞋店村楊山河濕地,總面積1434.8公頃,核心區面積66.6公頃。該自然保護區是長江支流倒水河的主要發源地,該鳥以藍喉為特征,極具觀賞價值,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小鳥”。近年來,“天然氧吧”楊山河濕地吸引著大批游客來此拍攝藍喉蜂虎,也因此為當地旅游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來這里看鳥的人都會聯系潘師傅,潘師傅是紅安縣七里坪鎮人,今年已經50歲了,原本家里只是經營農家樂的,曾有一位愛鳥人一直在這里尋找拍攝藍喉蜂虎,潘師傅負責給他送飯,在與他交流的過程中,潘師傅也懂了很多鳥的習性,接著便開始義務性地帶著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愛鳥人來這片濕地附近尋找并拍攝鳥。日子久了潘師傅學會了如何追蹤不同種類的鳥,現在潘師傅已經可以通過鳥的叫聲來判斷鳥的種類。
每當潘師傅發現藍喉蜂虎時,并不會直接帶人去觀賞拍攝鳥,潘師傅會經常來這里然后慢慢靠近鳥,讓鳥習慣人的存在,這樣以來潘師傅就可以接近并保護鳥的巢穴,以此形成一個固定的鳥點,最后潘師傅會在鳥點旁搭建起一個供人觀鳥的黑色棚子避免拍鳥人打擾到鳥的生活繁衍。
潘師傅每天四點起床來到楊山的鳥點,中午回趟家吃飯,下午繼續到楊山觀鳥,這樣的生活從他決定觀察鳥的那一刻持續到了現在。十多年來潘師傅建立起了許多的鳥點來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愛鳥人。鳥點的建立也讓這里的名氣越來越大,來這里拍鳥的人也越來越多。為了保護藍喉蜂虎的棲息地環境并且增加一定的收入,潘師傅開始收取一定的費用,每位拍鳥人一天70塊錢,在藍喉蜂虎棲息時節,每天平均有20個拍鳥人,一天最多有120多人來此地拍鳥,游客也為當地農家樂帶來了收入。

人們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句老話在這片土地被人們充分驗證。潘師傅依靠濕地與藍喉蜂虎建立起一個又一個鳥點,有序接待了全國慕名而來的愛鳥人,為當地旅游業發展注入不小的動力。同時潘師傅又懂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個道理,他運用自己的經驗保護藍喉蜂虎并且盡力減少人類活動對藍喉蜂虎的影響。靠山吃山的同時注重保護山,合理開發自然資源為家庭和當地產業創收。潘師傅和他的鳥點或許能為濕地保護與旅游業發展提供一個可行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