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的第五天,小伙伴們來到了位于重慶市渝中區的中國三峽博物館并參觀了重慶市扶貧攻堅展。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博物館)是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峽文化、抗戰文化、移民文化和城市文化等為特色的歷史藝術類綜合性博物館,其前身為1951年成立的西南博物院,1955年因西南大區撤銷更名為重慶市博物館,2000年為承擔三峽文物保護工程的大量珍貴文物搶救、展示和研究工作,經國務院辦公廳批準設立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我們來到展廳,展覽分為造化三峽、山水之間、三峽風流和永遠的三峽,我們這次參觀主要關注的就是永遠的三峽部分,這一部分展示的是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建造和三峽庫區移民的內容。
三峽大壩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設施之一,總裝機量2250萬千瓦,同時具有船舶通航和泄洪防旱等功能。三峽庫區的移民多達百萬,重慶境內的有奉節縣、萬州區、云陽縣等,他們為三峽大壩的建造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偉大的人民推動偉大的時代,偉大的時代孕育偉大的精神。庫區鄉親的愛國大義,移民干部的為民深情,全國人民的傾力支援,移民群眾的艱苦奮斗與開拓創新,鑄就了可歌可泣的三峽移民精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設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接下來小伙伴們參觀了重慶市扶貧攻堅展,“牢記囑托戰貧困,巴山渝水換新顏”。八年精準扶貧,三年脫貧攻堅,重慶市的190.6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8個貧困區縣全部摘帽,191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脫貧地區整體面貌發生歷史性巨變,我們也從各個角度了解了重慶市這些年來脫貧的成果。
展廳內有著各個區縣的脫貧成果,立體的向人們展現脫貧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讓我們對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現在的道路更加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