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家鄉探尋紅色遺址
1960年初,黨中央批準石油部調集數萬職工和解放軍轉業官兵會師大慶,展開了石油大會戰。 經過3 年時間就建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年產5 000 多萬噸的大油田。大慶油田開發伊始,大慶石油人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改變了新中國石油工業的落后面貌,由此開始了我國石油工業的跨越式發展。1976年至2002年,大慶油田產量曲線一路“高歌”,實現原油5000萬噸以上連續27年高產穩產。而世界同類油田的穩產期一般只有3至5年,最多不超過12年,大慶創造了世界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跡。2003年至2014年,大慶油田實現了原油4000萬噸連續12年持續穩產,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油氣資源,維護了國家能源戰略安全。
2022年7月17日,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同心致遠實踐隊隊員來到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進行參觀,重溫這片黑土地上石油工人們的光輝奮斗史。
剛進入,一尊巨大的雕塑映入眼簾,以松基三井井口裝置為原型的雕塑,整體造型像是一個火炬,火焰上是一些工業管道交錯著,40多年前,在這片荒涼廣袤的大草原上,走來豪邁的石油大軍,他們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演繹著神奇,徹底改變了中國貧油落后的面貌。這尊雕塑的寓意是“起點·永續”,象征著大慶精神和石油工人精神的薪火相傳和萬古長青。
松遼驚雷,油出大慶
從古代石油到近代中國石油工業,大慶油田發現有著非凡的歷史背景和時代意義。墻壁上的銅版畫生動地展示了大慶的重要戰略意義,以及其對中國發展的巨大貢獻。中國如今天翻地覆的變化離不開一代又一代大慶人民的努力奮斗。
艱苦創業,光輝歷程
在大慶油田開發建設63年的輝煌歷程中,石油工人們通過艱苦創業,為中國甩掉貧油落后帽子。大慶油田全面開發,快速上產;解放思想,創造高產穩產奇跡;百年油田,肩負國家石油戰略安全重任。
大慶赤子,油田脊梁
余秋里、康世恩等油田領導、科技英才、模范人物、老會戰等大慶各類群體為大慶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沒有先輩的努力就沒有大慶如今的輝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
大慶精神,民族之魂
“抗災保生產”、“五毫米見精神”、“萬里測溫”、“萬點調查”再現當年先輩建設大慶時的艱苦場景,更體現了“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
油田,百年
大慶油田的發展前景如旭日朝陽,昂首百年,永遠承擔為祖國獻石油的光榮使命。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不能讓先輩的血汗和精神消逝于歷史的長河,要用實際行動讓“愛國 創業 求實 奉獻”的大慶精神永續光輝。
時間:2022-09-03 作者:湯佳睿 來源:電子科技大學同心致遠實踐隊 關注:
- 返家鄉探尋紅色遺址
- 2022年7月17日,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同心致遠實踐隊隊員來到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進行參觀,重溫這片黑土地上石油工人們的光
-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