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華中農業大學“追尋紅色青春”暑期實踐團前往武漢橫渡長江博物館進行實踐活動。長江,從青藏高原奔騰而來,造就了武漢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也孕育了武漢人民親水、樂水喜愛江中戲水的傳統民間習俗。近百年來,橫渡長江活動更是蔚然成風,成為武漢人民戰勝困難磨練意志的象征。

(圖一:橫渡長江博物館全景)
該館采用蘇式建筑風格設計,總建筑面積4975平方米,高42米,共7層。博物館展示廳由序廳、主展示廳、體驗廳、觀景區等組成,展示內容包括“擊水中流”、“情系長江”、“大江弄潮”三部分。
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第一展廳:擊水中流。該展廳記載著關于毛主席和長江的各種事跡,他們也了解到毛主席最后一次暢游長江是在1966年7月16日。毛主席也在這兒會見蒙哥馬利,在此期間還發生了一件趣事,在毛主席東游長江上岸之后的談話中,游泳成為賓主之間的一個話題。毛主席向蒙哥馬利發出在他下次訪問中國時做橫渡長江比賽的邀請。蒙哥馬利問:“主席為什么不在游泳池里游?”,毛澤東說:“哪里能修那么多游泳池,要利用江水河水,長江就等于幾萬個游泳池。多游幾次膽子就放大了。”,然后又問英吉利海峽有多少公里寬?水有沒有長江這么急?還說,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第一大河,我想去游一次,還有亞馬遜河。

(圖二:毛主席會見蒙哥馬利)
在第二展廳:情系長江中,能看到長江流域的一系列發展及毛主席在此的視察,還看到了南水北調中的中線工程,展現了我國對長江流域的重視。
最后他們參觀了第三展廳:大江弄潮。該展廳記載了上世紀在長江舉辦的各種活動和比賽,展現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在這里他們也了解到守望生命的長江救援志愿隊,作為守護人民群眾的后援力量,這支沉默的團隊,對自己的壯舉輕描淡寫,托舉生命舉重若輕,隊友犧牲大愛不言。
參觀結束后,小組成員在一樓大廳進行合照,通過本次參觀,同學們了解到了毛主席的各種事跡,對于長江的文化也有更深刻的認識。

(圖三:小組成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