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事跡常追憶,紅色精神永流傳
為祭奠英雄先烈,發揚和繼承前輩們勇往直前、舍己為人的革命奉獻精神,四川農業大學環境學院“探尋紅色足跡”暑假社會實踐團隊所有成員于2022年8月21日前往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烈士陵園進行深入的緬懷和學習,感悟革命勝利和中華崛起的來之不易,旨在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覺悟,堅定維護黨、關心人民、熱愛國家的決心和意志。
青山有幸埋忠骨 根據烈士陵園講解員的介紹,我們得知,1950年初的金堂大地上發生了大規模的匪特暴亂。駐金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十九師與中共金堂縣委、金堂縣人民政府密切配合,開展了剿滅匪特、平息暴亂、保衛新生紅色政權的偉大斗爭。在這場斗爭中,解放軍指戰員、地方干部和青年學生共50余人獻出了他們年輕的生命。為褒揚和紀念1949年底至1950年初,在金堂解放過程中人民解放軍和地方征糧工作隊在趙家、竹篙、擦耳巖、太平西禪寺等剿匪、平叛和征糧工作中犧牲的烈士,1957年烈士陵園建成,將分散安葬的烈士遺骨移葬于陵園內,現安葬烈士88名。烈士陵園占地面積為2542平方米,坐北向南,四周砌有磚墻護墓,園中的烈士紀念碑高11.5米,碑的兩邊分別刻有1959年春由陳梵先生題寫的“永垂不朽”、“浩氣長存”題詞。

跟隨解說員一起參觀烈士陵園
英雄業績垂千古跟隨著講解員的步伐緩慢參觀著這座陵園,團隊成員們都端正肅穆,認真聽著講解員的解說內容,仔細做好相應的筆記,并且積極地進行提問,了解了更多關于川軍浴血奮戰、不怕犧牲的紅色歷史。盡管在此之前已經提前學習和了解了金堂的革命歷史和紅色精神,但當雙腳真正踏上這片土地,看著眼前的近百座墓碑,有的甚至沒有留下姓名,內心依舊震撼和哀痛。因為我們深深地明白,每一座墓碑背后都是一段拋頭顱、灑熱血的奮斗史和悲壯史,每一次奮力拼搏都是為了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幸福。集體站定默哀的一分鐘內,成員們都懷著敬佩感恩之心,低頭追思和悼念烈士,在思想上得到了洗禮。
英雄不會被歷史遺忘、不會被人民遺忘,他們將千古流芳,以另一種形式在這座陵園里繼續活著,見證著這片他們曾守護過的土地因勤勞人民的努力付出而越來越繁華,見證著三江匯集之地的美好未來。
而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實現新時代的中國夢視為自己的信念與使命。與此同時,繼承英雄先烈們的意志,以感恩之心作為動力的源泉,始終以高標準、全方位嚴格要求自己,為祖國未來的建設添磚加瓦,為人民的幸福生活奮勇拼搏!
參觀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