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東南精神,鑄就大國良醫
回望百年風華,在1926年的上海,在那個充滿激情而又動蕩的年代,一群懷著醫學救國理想的愛國志士,以一腔熱血擔使命的信念,創辦了安徽醫科大學的前身——東南醫學院。一代代安醫人披荊斬棘,在醫學的道路上揮灑著汗水與熱血。從1932年東南醫學院師生滿懷愛國熱情,以醫報國,積極響應號召,參加戰地救護活動,支持淞滬抗戰,并組建援黑救護隊,要求國民政府北上抗日,到一位位投身革命,三過草地走過長征的紅軍老戰士。安徽醫科大學始終以醫學報國為己任,輾轉三地四易校名,始終與國家、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根本固者,華實必茂;源流深者,光瀾必章。東南精神綿延于百年的歷史長河中,鐫刻于一代代安醫人的記憶中,似耀眼星辰,指路引航。“醫”路勇敢前行,2022年6月,我隨著安醫大“懷望東南”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安徽醫科大學懷遠舊址——懷遠一中,開展黨史校史學習教育,重溫紅色歷史,傳承“東南精神”。在懷遠一中,隨著懷遠縣教體局張士軍主任和懷遠一中退休教師孫樹基的步伐,我們先后參觀懷遠教會建筑舊址、護士橋、東南醫學院校門遺址及東南醫學院舊址紀念碑等地,感受內遷精神,牢記弘毅擔當、精醫報國、康民濟世的安醫精神,回望砥礪征程,銘記韶光歲月。張士軍主任及孫樹基老師希望我們牢記東南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努力學習理論知識,認真實踐,鑄就大國良醫。根本固者,華實必茂,源流深者,光瀾必章,站在新時代新的歷史方位我們必定不忘初心,撫今追昔,做好東南精神的傳承者。
在看望安醫大老校友曹淑芳的過程中,曹奶奶講述了她那時學校的食宿情況,并和同學們就現在的校園的食宿情況進行比較,引發大家熱烈討論。她還耐心的介紹了她當時的專業課程、學習情況、實習經歷等。作為當時全縣第一個大學生醫生,她一開始幾乎全科接診,也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因此常常需要向書本這位老師請教,并使我們認識到書本知識的重要意義。曹奶奶向我們介紹,通過書本學習,她成功幫助下巴脫臼的病人復位,并在懷遠縣境內率先掌握了結扎手術等生動的案例,激勵著我們將理論與實踐進一步融合。此外,曹奶奶還拿出部分珍藏的畢業證,獲獎證書和老照片向我們展示,隊員們看到后非常的感嘆,立志以曹奶奶為榜樣,今后定要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認真踐行“好學力行,造就良醫”的校訓,提高自身道德品質,朝著大國良醫的方向出發。
百年校史上,一段段鮮活生動的事跡是由校創造的,一幕幕激蕩人心的畫面和一句句發自肺腑的話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他們的每一幀的安醫記憶,都值得永遠銘記。先輩們在安醫譜寫了他們的韶光歲月,新一代安醫人也在砥礪前行中書寫著屬于我們的安醫故事。唯知性合一方為貴,唯自強不息方登高。我們欣逢盛世,必當不負盛世,篤定報國之志,鑄就大國良醫。
時間:2022-08-24 作者:吳昊天 來源:安徽醫科大學 關注:
- “孔孟之鄉”迎雙減,工大學子在紀實
為了了解各地“雙減”政策的落實成果及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西北工業大學電子信息學院“觀‘雙減’,察民情”暑期社會實踐隊在全
- 08-24
- 傳承紅色基因,追隨紅色記憶
- 暑假社會實踐已拉開帷幕,南航學⼦熱情滿滿,再次踏上祖國的每⼀個⻆落
- 08-24
- 江淮大地逢“雙減”,工大學子在紀實
- 為了了解各地“雙減”政策的落實成果及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西北工業大學電子信息學院“觀‘雙減’,察民情”暑期社會實踐隊在全國
- 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