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發掘富有海島特色、漁村特色的民間文化、非遺文化,弘揚具有舟山特點的歷史文化,浙江海洋大學舟山海洋非遺形象化傳播實踐調研團團隊于6月26日來到了漁民號子傳承人洪國壯老師的工作室。

老師十分熱情的邀請我們走進他的工作室坐下。在工作室的墻上掛滿了獎狀和洪老師精心研究制作的曲譜。之后老師坐在他的位置上,滿臉慈祥地給我們講述了漁民號子的產生、種類等等。在以前,人們出海用的都是木船,船的動力主要依靠于人力,大家通過號子喊出力量,增加勢力,為枯燥的勞動添加一些樂趣。漁民號子是舟山的口頭海洋文化。漁民號子的種類有很多,包括起錨號子、搖櫓號子、拔篷號子、拔網號子等。沿海及沿江很多地方也有號子,而舟山的漁民號子為什么可以那么出彩?因為舟山漁民號子種類相對齊全,曲調粗獷優美,體現著鮮明的海洋文化特征,具有獨特的海洋民俗研究價值。舟山漁民號子是當地漁民船工生產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有著堅實的群眾基礎,在民間長久流傳不衰。并且舟山的地理位置在三江口,同時是海水和淡水的交接處,產生了獨特的海洋生物,島嶼多,海峽多,人們出海捕撈過海峽難,人們船上干活都是大力,所以舟山的號子鏗鏘有力,充滿了勞動人民勞動時的熱情,這是舟山漁民號子的獨特之處。

在聽完洪老師的詳細講述之后,我們跟隨老師來到了他的排練室。他親自為我們演示了一遍四種不同的號子,同時還詳細的講述了各種號子出現的情景以及人們的動作。最后,我們的韓松吟同學上臺對洪老師進行一段采訪。老師耐心的對我們的疑問做出了回復。其中讓我們印象最深的是,洪國壯老師秉著對漁歌號子的熱愛,以及傳承祖輩文化的強烈愿望,頂著巨大壓力,身體力行。每學期都會去定海區海山小學義務教學十二個禮拜以上。至今,他已堅持了10余年。

目前,由于機械化捕撈方式替代了傳統的漁業手工捕撈作業,漁民號子已失去原有的生存環境,發展停滯,傳承者銳減,處于瀕危境地,急需搶救。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重新使漁民號子的實用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民俗價值熠熠生輝。傳承并發揚優秀海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