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8月17日電(通訊員 王銘琿)2022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101周年,如今的中國共產黨正面臨著新的歷史征程,但百年奮斗的歷史絕不可以被人遺忘,正是有無數的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了如今的新中國。因此,江蘇科技大學海洋學院的小組成員們在暑假期間開展了主題為“重走紅色足跡,追溯紅色記憶”的社會實踐活動。小組成員們回到養育他們的故鄉,感悟當地的紅色底蘊,記錄當地的紅色故事,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并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再通過小組成員間的交流討論,使不同地區的紅色故事得到更好的宣傳。
8月1日,實踐小組成員們來到了位于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的紅三十三烈士紀念園。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三軍是由起義的農民武裝組建的一支人民的部隊,小組成員懷著沉痛的心情來到了烈士陵園,對長眠于中國大地的紅軍烈士們進行了深切哀悼。此后,成員們進入了紀念館中,學習并記錄了紅軍和人民們一起戰斗的故事,感受到了他們革命的熱情和對新中國未來的希望。他們的精神和故事使實踐小組無不為之動容,同時也鼓舞著小組成員為中國未來路上的新征程奉獻自己的一生。

圖為園內的紅軍紀念碑
8月2日,實踐小組成員們來到了位于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的王維舟紀念館,該紀念館以圖文加實物佐證的方式,使參觀者能更加形象的了解當時由王維舟同志領導的艱苦的紅色革命。王維舟是四川宣漢人。原名天楨。早年曾參加辛亥革命和護法運動。任四川靖國軍團長。1920年加入朝鮮旅華共產主義小組。同年底赴蘇俄學習。 1921 年底回國,后積極從事革命活動。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后,回四川開展武裝斗爭。后任中共川東特委軍事部長、川東游擊隊副司令員、川東游擊司令員、紅三十三軍軍長。長征到陜北后,任中央軍委四局局長、八路軍一二二九師三八五旅旅長兼政委、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等職。實踐小組成員在進入場館后認真參觀了革命戰爭的展品,并認真閱讀了講述當年戰斗的歷史文件,在參觀途中仿佛耳邊還能聽見紅軍戰斗的號角,眼前還能浮現紅軍戰士們的颯爽英姿。

圖為王維舟紀念館正門
王維舟同志作為紅軍的高級指戰員,一生對黨赤膽忠心,剛正廉沽,從不把個人利害得失放在心上:他謙虛謹慎,平易近人,嚴以律己,關愛部下,從不以職高權重為家人或親屬謀利。王維舟同志歷經坎坷、風風雨雨的一生, 鍛造出他對黨赤膽忠心,堅忍不拔。在對敵斗爭中,勇敢善戰,將生死置之度外,令軍閥和反動勢力聞風喪膽:對人民群眾則傾心關注,心系百姓冷暖,思想感情植根于人民群眾之中,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愛戴和尊敬。他堅持講真話,做實事,廉潔自律,淡漠功名。因此毛澤東同志曾書贈他“忠心耿耿,為黨為國”。

圖為王維舟同志雕像
江蘇科技大學海洋學院的小組成員通過本次的實踐活動,了解了不同地區革命人士的戰斗故事,學習到了他們的革命精神,更加堅定了人生理想,只有不忘記革命的初心,才能更好的從前人們手中接下燃燒著紅色圣火的火炬,才能真正為黨和國家的未來奉獻出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