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者全體合照(嚴子瑜 攝)
本網訊(通訊員 張然)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語言文字工作政策,積極響應“推廣普通話,服務鄉村振興”的號召,7月5日,懷化學院三公志愿服務團走進麻陽滕代遠紀念館周邊開展普通話推廣志愿服務活動,通過發放宣傳扇、面對面講解等方式,引導群眾增強語言規范意識,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活動當天,志愿者們身穿統一志愿服裝,在紀念館門口集結后分組行動,走訪周邊街道、商戶和游客密集區域,向來往群眾發放印有“講好普通話 傳播新風尚”“一口普通話 走遍神州大地”等普通話推廣宣傳標語的宣傳扇。宣傳扇設計簡潔美觀,便于攜帶,既具實用性,又承載語言文化推廣意義,受到群眾歡迎。

志愿者們宣傳普通話(嚴子瑜 攝)
“普通話是國家通用語言,是溝通交流的橋梁。”志愿者在發放扇子的同時,積極向群眾講解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性,圍繞日常用語規范、語言文明、方言影響等內容進行宣傳,引導群眾主動使用普通話,提升語言表達的規范性和準確性。一些群眾表示:“現在年輕人說普通話多了,但我們有些中老年人還是習慣講方言。這個活動很實用,也提醒了我們多學習。”

志愿者分發宣傳手冊(劉寧 攝)
此次活動依托滕代遠紀念館的紅色文化背景,“三公”志愿服務團將普通話推廣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在紅色氛圍中進一步強化“語言也是文化傳承”的理念。通過紅色文化和普通話推廣的有機結合,讓宣傳不僅“走出去”,更“傳進去”,實現了精神文明與語言文明的雙重引導,向市民傳達普通話推廣對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國家認同感的重要意義,提升宣傳的教育性和感染力。
本次活動共發放宣傳扇300余份,覆蓋周邊群眾200余人,取得了良好反響。通過深入基層、貼近群眾的方式,增強了群眾對普通話的認知和接受度,也展現了新時代大學生積極投身社會服務、參與文化傳播的良好風貌。
推廣普通話不僅是語言教育的需要,更是增強文化認同感的重要途徑。三公志愿服務團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在傳播紅色文化的同時,也讓普通話成為更多人日常溝通的“標配”,推動文化自信從語言開始落地生根。推廣普通話不僅是語言教育的需要,更是增強文化認同感的重要途徑。“三公”志愿服務團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在傳播紅色文化的同時,也讓普通話成為更多人日常溝通的“標配”,推動文化自信從語言開始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