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教育部"五育潤心"青少年心理健康專項行動和校心理健康中心“四季育心”活動,4月3日,江蘇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心理協會于長山校區西操場開展"擁抱春天,放飛心情"主題心理活動。活動將非遺風箏制作與情緒管理相結合,吸引近200余名學生參與。
傳統與創新交融:風箏文化賦能心理療愈
"風箏古稱‘紙鳶’,唐代起便承載著祈福康健的美好寓意。"活動伊始,心理協會負責人在學院"自信"一站式社區,以歷史典籍與《清明上河圖》風箏場景為引,闡釋"天人合一"傳統文化中的心理療愈智慧。參與者領取空白風箏后,可自由選擇"星空療愈""建筑記憶""情緒圖騰"三大主題進行創作,協會特別配備丙烯顏料、流蘇掛飾及心理健康語錄貼紙,讓傳統手工藝與現代心理學產生奇妙共振。
手繪紙鳶釋壓力:青春創意繪就心靈畫卷
活動現場,電氣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將實驗室常繪的電路圖轉化為星空脈絡:"把科研壓力畫成銀河,飛走的就是焦慮!"另有團隊用色塊拼接校園圖書館輪廓。最具巧思的是一組融入心理學元素的作品——風箏中央海綿寶寶的笑臉"允許自己慢慢來"手寫體標語,尾翼懸掛的每一個裝飾代表參與者卸下的一項心理負擔。
春風共舞啟新程:常態化心理服務護航成長
當數個承載著青春故事的風箏同時升空,綠茵場化作動態藝術展。奔跑放線時的專注、仰頭追視的頸椎放松、成功放飛后的多巴胺分泌,構成了一套天然身心調節機制。活動結束后,協會通過二維碼收集到87份"心靈樹洞"匿名傾訴,其中"學業焦慮""人際孤獨"等高頻議題將成為后續團體輔導重點。
本次風箏療愈為自動化學院心理協會品牌活動"四季心晴"春季主題首秀,后續將聯動周邊中小學推廣非遺心理課程。通過“風箏載夢”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構建傳統文化與現代心理學的雙螺旋育人模型,引導青年學子在活動中釋放心理壓力,以積極心態擁抱青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