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拓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四季育心"品牌外延,4月17日,自動化學院心理協會走進鎮江市穆源民族小學開展非遺心理課程。活動以"以布為紙,以心為染"為主題,將千年扎染技藝轉化為情緒管理載體。
"一折一捆皆是情緒表達,一浸一染暗合心靈療愈。"活動伊始,從草木染到絞纈藝術,從唐宋風雅到民間傳承,最后到如今的非遺保護和跨界創新,同學們詳細講解扎染工藝歷史,生動傳達了扎染工藝的文化內涵。扎結時的專注力訓練、拆解時的延遲滿足體驗,引導孩子們用不同扎結方式具象化表達心情——螺旋紋代表焦慮纏繞,云紋象征舒緩期待。六年級學生小雨將考試壓力具象化為密匝的方格扎法,拆解后呈現的冰裂紋令他驚喜:"原來緊張情緒也能裂變出美麗花紋!"更有創意的是"心靈對話盲染"環節:孩子們匿名書寫煩惱紙條塞入布料夾層,經染色拆解后,原本"害怕交不到朋友"的憂慮化作暈染的同心圓圖案,由志愿者引導解讀為"善意會像染料般自然流淌"。
自動化學院繼"四季育心"品牌春季風箏療愈活動后,走進中小學,開展春季扎染療愈活動,把扎染“不可預測性”轉化為抗挫折教育素材,用于疏導學生情緒,培養心理韌性。本次扎染療愈通過“知識學習+情感體驗+創意表達”的立體模式,幫助中小學生在身心發展關鍵期深化生命認知、塑造積極價值觀。后續將繼續在大中小學中推廣非遺心理課程,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筑牢精神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