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四川師范大學遂寧校區2024級英語與物理專業學生組建的沂蒙穎悟智行志愿宣講團,于2025年2月27日前往遂寧市船山區天宮廟小學,為四年級學生開展了一場以“沂蒙精神代代傳,爭做團結小先鋒”為主題的沂蒙精神宣講活動。宣講團成員充分發揮學科特色,通過動畫展播、故事講解、科學實驗、互動游戲等多元形式,將“黨群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融入趣味教學,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堂寓教于樂的紅色教育課。天宮廟小學校長呂娟、德育主任任海艷、遂寧校區師范學院教師許濤參加了本次活動。
紅色故事會:多維敘事激活精神傳承
宣講團以雷鋒精神為切入點,通過“奉獻”“團結”“勇敢”三級關鍵詞架構教學框架。播放《可歌可泣——沂蒙的英雄兒女》時,特寫鏡頭聚焦軍民用門板搭浮橋、乳汁救傷員的經典場景,使抽象精神可視化。在解析“沂蒙六姐妹組建戰時托兒所”“小推車運糧隊”等故事時,宣講員類比道:“就像雷鋒的螺絲釘精神,沂蒙百姓是革命事業的基石。”此外,英語專業的學生通過“奉獻→devotion”等詞匯映射,巧妙地將歷史敘事與現代語言學習相結合,為精神傳承提供了跨文化的載體,讓知識傳遞更加生動且富有深意。
互動課堂:從科學實驗到知識競賽
在物理實驗環節,團隊成員通過“筷子實驗”和“團結的魔法水橋”等趣味實驗,向孩子們生動展示了團結協作的力量。一位小朋友興奮地表示:“原來大家一起努力,能創造出巨大的力量!”隨后的“紅色知識擂臺賽”更是點燃了孩子們的熱情,大家踴躍回答沂蒙歷史相關的問題,現場氣氛熱烈。在“沂蒙拼圖挑戰”中,孩子們通過團結合作,成功完成了拼圖任務,進一步加深了對紅色記憶的理解。
藝術課堂:從繪畫到音樂
孩子們用畫筆勾勒出沂蒙英雄的英姿與家鄉的壯美山河,稚嫩的筆觸下流淌著對革命先輩的敬仰。教室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的旋律鏗鏘響起,孩子們手持小紅旗隨節奏揮舞,嘹亮的歌聲與鮮紅的旗幟交織成一片赤誠的海洋。隨后,宣講團成員以手語為紐帶,帶領孩子們用指尖演繹《紅旗飄飄》《紅日東升》的韻律,無聲的動作中凝聚著熾熱的愛國情懷,仿佛將紅色基因悄然刻入心間。
童心告白:跨越時空的對話
在“致沂蒙英雄的一句話”環節,孩子們伏案書寫稚嫩而熾熱的誓言:“長大后我要成為守護萬家燈火的英雄!”“謝謝你們把春天種進了今天的校園。”這些載滿童心的卡片被輕輕貼在背景墻上,宛若點點星火漸次亮起,最終匯聚成一片躍動的紅色星海。
操場邊的隨機采訪中,一名五年級男孩眼睛發亮,攥緊小拳頭說道:“原來沂蒙精神就像我們班級大掃除——你擦黑板、我擺桌椅,大家挽起袖子加油干,教室才會閃閃發光!”童言稚語間,革命精神已化作觸手可及的生活注腳。
此次沂蒙精神主題教育活動立足新時代青少年成長規律,通過沉浸式宣講將紅色基因融入德育實踐。活動創新采用"故事講述+情景互動"模式,后續將繼續在各中小學開展巡回宣講,讓紅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天宮廟小學校長呂娟特別指出,該活動不僅構建了“紅色文化+思政教育”的創新載體,更通過角色扮演、知識競答等環節,使學生在具身體驗中感悟沂蒙精神的時代價值,實現“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她強調,這種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使紅色文化教育更加生動、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