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清晨,豫西平原寒風凜冽,團隊隊員郝文哲前往辛集第九小學調研。校門略顯褪色,但367名學生的讀書聲穿透晨霧,回蕩在土地上。
高校長的辦公室不足10平方米,隊員注意到木桌裂縫用膠帶修補。校長在此工作25年,詳細記錄了學生的家庭情況:全校留守兒童占比高達63.7%,其中78人由祖輩監護。談及教師問題,他沉默片刻。盡管去年新招的三位教師中有兩位已離職,但仍有人愿留下堅守。
情懷,是牽動鄉村教師的一根弦。高校長表示,教學生活雖單調,但也不乏幸福;蛟S與城市相比,這片土地缺少資源,但教學成績的提升、孩子們的愛戴、家庭的信賴……都是幸福感的具象化。
四年級教室里,學生張曉雨提到,她的新年愿望是和媽媽的視頻通話時間能超過3分鐘。返程前,她還遞給隊員一把炒花生。教室墻上的“心愿樹”除了有孩子們對父母的思念,還有眾多夢想。
此次調研讓隊員感受深刻。雖然缺乏現代化的設施,但校長深夜的燈光、教師緊握粉筆的手掌、以及孩子們將思念化為學習的動力,都是這片土地上教育堅守的真實寫照。未來,菁莪調研團將走訪更多鄉村學校,真實記錄鄉村教育中的困境與堅守,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更多青春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