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關注丨畫脫貧 感黨恩 謀復興 ——臨桂農民畫簡介
臨桂農民畫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470多年歷史。農民畫繪畫品種繁多,繪畫的內容主要有人物、風景、山水、動物等,尤以畫動物、山水、梅、竹、牡丹等。農民畫家農閑時放下農具、拿起畫筆,作畫銷售,以父教子、夫帶妻、朋友傳朋友的方式傳承。2007年成立了五通農民書畫藝人協會,五通鎮先后被授予“廣西民間特色藝術之鄉”和中國美術家協會、文化部文化產業司授予的“文化(美術)產業示范基地”稱號;2014-2016,五通農民畫又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民間繪畫);2016年桂林市臨桂區被命名為“廣西特色美術·農民畫之鄉”。
自臨桂區“脫貧感黨恩奮進新起點”主題活動啟動以來,積極組織農民畫家和50多戶貧困戶參與“畫扶貧·感黨恩·謀復興”活動,通過繪畫形式展現臨桂區脫貧攻堅所取得的顯著成績和感人瞬間,共創農民畫100多幅。
目前,臨桂農民畫組織生產主要有三種形式。第一種形式是專業從事作畫,他們集中畫一個畫種,占繪畫人數的58%。第二種是半耕半畫,畫農按質、按量向畫坊主人交貨,占繪畫人數的42%。第三種是成立畫坊,承接訂單,雇人繪畫,收入客觀。臨桂農民畫占桂林自由書畫市場70%以上的份額,在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濟南等城市均有銷售,并逐步打開了馬來西亞、日本等國外市場。
現在繪畫已成為臨桂的新興文化產業,帶動了貧困家庭學習繪畫脫貧致富。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實現,我們的農民畫產業將提供更多的既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產品,從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廣西師范大學勵志尚賢教育文化調研團隊 來源:穴田村委泗林村黨群服務中心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追尋紅色記憶,擔當時代責任
- 在這次實踐活動中,東北林業大學的大三學生楊錦濤,近期有幸參觀了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博物館。在博物館內,楊錦濤深切感受到沂蒙革命歷
- 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