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關注丨生態鄉村建設吸引年輕人回鄉創業
以往,農村多數年輕人都有到外面闖一闖的想法,加上以前農村環境不好,收入低,不少農村的年輕人覺得在農村里沒有發展前途,都選擇到外地打工。近年來,臨桂中庸鎮泗林村卻通過生態鄉村建設,改善村子的面貌,開始吸引了本地年輕人回家創業。
臨桂中庸鎮泗林村雖然只有160多戶人家,但是卻出了200多名大學生,是遠近聞名的大學村。村上雖然出了不少大學生,但大家大學畢業后,寧愿到外地打工也不愿意回本村創業。村民李華民大學畢業后馬上就跑到了深圳打工。
李華民說:“我之前是在湖北三峽大學讀大學,然后畢業以后去深圳那邊打工,過了四年又想著回來,剛回來在村子里面也不知道做什么,又去桂林又上了一年多的班。”
促使李華民回鄉創業的是家鄉近年來的巨大變化。2014年,在村委干部的帶領下,泗林村開始對全村進行升級改造,村容村貌有了巨大變化,看到自己家鄉環境面貌在短短幾年時間有如此大的改善,村里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李華民也就是看到村里發生的巨大變化,毅然回到家鄉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李華民說:“看到村子里面發展得好了又想著回來,然后回來了。事先也不知道做什么,后來想了想,養雞和養那個鰍魚還是比較好的,就試著做了一下”。
李華民先是在村子建起了養雞場也承包了魚塘。雖然自己從小就生活在農村,但自己對養雞養魚的技術卻也不是一竅不通,加上自己大學所學的知識也不是養殖專業的,養殖技術成了擺在李華民創業路上的攔路虎。好在李華民并不是個輕易認輸的人,不會技術,他就向別人請教,然后又通過網絡查詢相關資料自己學,不想這效果還不錯。
李華民說:“下一步的打算就是把這個養魚場和養雞場擴大,因為村子里面做得好了,商機也來了,自己的機會也跟著來了。飼養當時一沒技術,二也沒有地來開魚塘,就是說試著養一養,就是養個三四畝田,試著養看下效益,發現養了一批,效益還是可以,能賺到點錢的。第一批魚賺了點錢,我就還有信心做下去把它做大點。”
這些年來,泗林村因生態鄉村建設發生了大改變,昔日貧窮落后的村莊已經煥發生機勃勃,生態休閑村莊逐步形成,以往眾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看到家鄉的變化后也開始陸續回到自己的家鄉發展。
臨桂中庸鎮泗林村村支書李喬送說:“原來村子里面基礎設施沒搞好的時候,村里看不到多少年輕人,因為他們覺得在村子里面沒有什么發展,都出去外面打工去了,后面我們村子里把綠化,衛生公園都搞好了,現在有很多村子里面的年輕人都愿意回到村子里面來發展”。
作者:廣西師范大學勵志尚賢教育文化調研團隊 來源:穴田村委泗林村黨群服務中心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追尋紅色記憶,擔當時代責任
- 在這次實踐活動中,東北林業大學的大三學生楊錦濤,近期有幸參觀了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博物館。在博物館內,楊錦濤深切感受到沂蒙革命歷
- 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