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在傳統的年節印象里,煙花盛放是喜慶的象征,是對舊歲的告別與新年的祈愿。然而,時過境遷,在如今的農村,燃放煙花雖延續著習俗的溫度,卻也衍生出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曲阜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助村毓秀催花綻,潤社涵情引福臨” 實踐隊隊員李明珠來到德州市臨邑縣臨南鎮夏河溝村,開展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志愿宣傳活動,力求在這片鄉土上解開 “煙花之縛”。
燃放煙花爆竹雖然能為節日增添短暫的熱鬧氣氛,但它帶來的危害不容小覷。從空氣質量來看,煙花燃放瞬間會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這些污染物會急劇增加空氣中的 PM2.5、PM10 濃度,使得霧霾籠罩,藍天變得灰蒙蒙,讓老人、兒童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深受其苦,咳嗽、氣喘等癥狀加劇,嚴重影響身體健康。所以,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宣傳活動刻不容緩。

籌備階段,實踐隊隊員們集合在村委會,望著桌上堆積如山的宣傳資料 —— 從煙花燃放危害科普的拓印紙,到印有禁燃標語的環保袋,心中滿是緊張與期待。大家熱烈討論宣傳策略,深知農村地域廣、居住分散,必須 “多管齊下”。有隊員提議利用村里的廣播定時播報,那熟悉的大喇叭聲能傳遍村落每個角落;有隊員提出分組上門講解,面對面交流更有說服力;還有隊員聯系學校,準備組織 “小手拉大手” 活動,讓孩子們成為家庭中的環保小衛士。一番規劃后,行動藍圖躍然紙上,只待出發號角。
宣傳隊伍兵分多路,其中一組隊員負責村西頭幾個較為偏遠的村組。踏上鄉間小路,泥土的芬芳混合著冬日清冷的氣息撲面而來,隊員們心中既忐忑又滿懷憧憬。剛踏入第一戶農家小院,便看見屋檐下掛著幾串尚未拆封的鞭炮,似是在無聲宣告著傳統習俗的堅守。主人聽聞隊員們的來意,眉頭微微皺起,口中喃喃:“過年不放煙花鞭炮,那還叫過年嗎?” 面對質疑,同行的老支書不慌不忙,他拉著老鄉的手,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開啟了一場推心置腹的交談。從往昔農村的寧靜祥和說起,談到如今霧霾天里大家咳嗽不斷、呼吸困難的切身感受;又提及村里王大爺家去年除夕夜因為燃放煙花,火星引燃了旁邊的柴垛,幸得鄉親們撲救及時才未釀成大禍,如今王大爺都成了禁燃的積極擁護者。老鄉的眼神逐漸有了變化,從最初的抵觸轉為若有所思,默默收下了傳單,還答應幫忙向鄰里宣傳,這微小的轉變讓隊員們信心倍增。
隨著宣傳深入,實踐隊聯合學校開展活動。課堂上,孩子們瞪大眼睛看著煙花污染環境的動畫演示,小手舉得高高,紛紛表示要當禁燃小先鋒。課后,他們拿著自制的禁燃手抄報跑回家,向父母長輩宣讀承諾。有個孩子拉著父母找到實踐隊員,興奮地說:“爸爸媽媽,咱們今年不放煙花了,我要為保護藍天出份力,老師說這是給家鄉最好的新年禮物。” 那一刻,孩子純真的笑臉如同春日暖陽,溫暖且充滿希望,讓隊員們堅信努力正開花結果。
在宣傳過程中,實踐隊也遇到了諸多棘手問題。有些老一輩村民思想根深蒂固,認為禁燃是斷了傳承,任憑如何勸說,始終不為所動。但隊員們沒有放棄,多次上門,邀請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一同勸說,用長輩間的情誼與信任打破隔閡;還有村民擔心禁燃后少了熱鬧氛圍,隊員們便積極策劃組織文藝匯演、民俗展覽等替代活動,讓大家知曉沒有煙花,新年依舊可以過得豐富多彩。
這次農村禁燃煙花宣傳志愿活動,不只是傳遞知識,更是一場心與心的交流、新與舊的碰撞。實踐隊隊員們用腳步丈量鄉土,用話語播種希望,愿未來每一個鄉村新年,都是天藍、地凈、人歡笑,煙火雖息,年味長存,平安永駐。當夜幕降臨,繁星點點取代濃煙彌漫,那便是這場志愿之旅最美的饋贈,是鄉村邁向綠色未來的堅實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