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寒意襲人,然而,總有一束溫暖的光芒,穿透季節的冷峻,灑落在廣袤的鄉野之間。為積極響應團省委“百萬大學生進社區”工作安排,曲阜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村毓秀催花綻,潤社涵情引福臨”實踐隊,肩負使命,懷揣熾熱理想,于2025年1月16日啟程,踏上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田橋鎮的廣袤土地。
實踐隊員走進基層,以青春丈量鄉土,以行動溫暖民心,將知識與擔當融入鄉村振興的脈絡之中。在田橋鎮,實踐隊員用腳步探尋鄉村發展的歷史足跡,用真情慰藉基層群眾的殷切期待,用專業助力鄉村治理的現代化轉型。短短數日,實踐隊員們在田橋鎮書寫了一段動人的故事,而這份故事,正是新時代青年擔當與奉獻的生動縮影。
探尋足跡,回望鄉村舊貌新顏
鄉村,是歷史的載體,是時代變遷最直觀的見證者。田橋鎮建設史展館,沉淀著歲月的痕跡,鐫刻著一代代人的奮斗與夢想。隊員們踏入展館,仿佛置身時光長廊,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一行行厚重的文字,將歲月的脈絡緩緩展開。從泥濘小道到寬闊公路,從低矮土屋到整齊民居,從貧瘠田野到豐收良田,每一步跨越,皆是時代發展的印記。
當講解員娓娓道來,隊員們的目光愈發專注,心中的思緒也愈發澎湃。實踐隊員不僅在傾聽歷史,更在思考未來。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現代科技提升基層治理效率?如何用數據分析助力產業發展?如何讓年輕人的智慧與鄉村的實踐深度融合?每一個問題,都是實踐隊員肩負的責任,每一份思索,都是實踐隊員對未來的承諾。
展館之外,是生機勃勃的田橋鎮。隊員們走過鄉間小路,聆聽鄉親們的話語,感受鄉村的溫度。實踐隊員看到的不只是發展變化,更是鄉村振興的希望,看到的不只是舊貌換新顏,更是時代賦予青年的使命與責任。
關愛民生,傳遞冬日溫情暖意
鄉村不僅有廣闊的田野,更有一戶戶需要溫暖的家庭。冬日的寒風并未阻擋隊員們的腳步,實踐隊員隨田橋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走訪受助家庭,把關懷送進千家萬戶。在一處簡陋的農家小院,隊員們見到了年邁的老人。歲月在她臉上刻下深深的皺紋,但當她看到隊員們時,眼中閃爍出溫暖的光亮。隊員們圍坐在她身旁,陪她話家常,聽她講述那些泛黃的舊日時光。在貧困家庭中,隊員們問候了年輕的弟弟妹妹,鼓勵實踐隊員積極向上,努力學習,改變自己的生活。這一幕幕,看似尋常,卻滿載溫情。
不是所有溫暖都驚天動地,有時,一個微笑,一次陪伴,一句簡單的問候,就足以讓冬日的寒意消融。隊員們在這次走訪中深刻體悟到,社會實踐的意義不僅僅是“做事”,更是“懂人”,是去傾聽民聲,理解生活的本質,是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塑造更加溫暖、善良的自己。
科技助力,賦能鄉村智慧治理
如果說,溫暖的傳遞是實踐的初心,那么專業的賦能,便是實踐隊員的使命。田橋鎮的基層治理工作仍然依賴傳統紙質檔案管理,數據冗雜、整理繁瑣,如何提升效率,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作為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的學生,隊員們主動請纓,協助社區工作人員進行數據整理與歸檔工作。

圖為實踐隊員協助政府工作人員進行數據整理工作。
面對密密麻麻的表格,隊員們細心比對,精準錄入,每一項數據的梳理,每一次分類的優化,都是對基層治理的助力。實踐隊員深知,數據不僅是數字的排列,而是鄉村發展的指南,是政策實施的依據,是未來前行的方向。隊員們還積極向社區工作人員分享數據管理的經驗,提出優化建議,推動基層治理向數字化、智能化邁進。
科技不僅能改變城市,也能點亮鄉村。隊員們相信,數據的力量,終將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釋放更大的能量。而實踐隊員,愿意成為這股能量的一部分,用所學所長,為鄉村的發展貢獻青春的智慧。
讓青春在鄉土間熠熠生輝
實踐的時間有限,但實踐的意義卻深遠無垠。短短數日,隊員們在田橋鎮走過街巷,訪過村舍,聽過鄉音,見過鄉愁。實踐隊員不僅是實踐的參與者,更是鄉村故事的記錄者,是希望的傳播者,是社會責任的踐行者。

圖為政府工作人員為實踐隊員進行指導工作。
這次社會實踐,讓實踐隊員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鄉村振興的意義,也更加堅定了自己作為新時代青年的使命。實踐隊員知道,青春的價值,不止于個人的成長,而在于如何與國家的脈搏共振,與社會的需求相連。未來,實踐隊員們還將繼續奔赴更多的鄉村,投身更廣闊的社會實踐,以青春之力,助力時代發展,以赤子之心,溫暖萬家燈火。
微光雖小,但當千千萬萬道微光匯聚,便可照亮鄉村振興的璀璨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