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術學院開展“愛心傳遞”和“紅色驛站”寒假社會實踐
為進一步加強學子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勇于挺膺擔當為社區服務的精神,生物技術學院“莘莘學子”隊隊員們也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弘揚奉獻精神,為探尋新時代青年的擔當價值來到社區參與了志愿者活動。1月20日,生物技術學院學生會組織了一支充滿活力的實踐隊伍,有的人走進社區的愛心托管班與紅色驛站,有的人來到鄉村服務中心,開展了一場意義深遠的志愿服務與學習交流活動。

一踏入社區,同學們便迅速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周明達在湖北省大冶市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向孩子們講解生物小常識,通過簡單的實驗演示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在互動過程中,同學們耐心解答孩子們的每一個問題,陪伴他們完成作業,并且一起參與手工制作、繪畫等活動。這不僅讓孩子們在課余時間得到了悉心照料和知識補充,更讓實踐團成員深刻體會到教育的意義與責任。他們意識到,這看似簡單的陪伴與教導中,每一個舉動都可能在孩子們心中種下求知與探索的種子。

袁近彬和薛劍峰同學提著許多慰問品在農村里走街串巷,一家家地拜訪有困難的村民,為他們送上不貴重但飽含心意的慰問品。一位村民感動地說到:“大學生們啊,你們的慰問品就像冬日里的炭火,暖身又暖心,咱打心底感激。這情誼俺們一輩子都忘不了。”他們二位也從中收獲了最誠摯的幫助他人的快樂。

隨后,實踐團成員來到紅色驛站。在這里,社區老黨員們為同學們講述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從革命年代的英勇斗爭到和平時期的無私奉獻,先輩們的精神深深震撼著每一位同學的心靈。同學們圍坐在一起,認真聆聽,不時提出問題,與老黨員們展開熱烈的討論。老黨員們對黨的忠誠、對事業的執著,激勵著生物技術學院的同學們將紅色精神內化于心,時刻牢記作為新時代青年的使命與擔當。

在交流分享環節,紅色驛站的墻上掛滿了前輩們對于奉獻精神和社會責任的感悟。一句 “奉獻的力量在于傳遞,我們要將這份愛不斷延續”,讓實踐團成員們深受鼓舞。他們深刻認識到,無論是在生物科研領域,還是在社會服務中,奉獻精神都是推動進步的重要力量。作為生物技術領域的未來之星,他們不僅要在專業上追求卓越,更要積極參與社會公益,將愛心與責任傳遞給更多的人。
實踐團成員趙宇豪感動地說:“參與這次愛心托管班和紅色驛站的活動,讓我收獲頗豐。在托管班看到孩子們純真的笑容,在紅色驛站聆聽老黨員們的故事,我明白了奉獻的意義。今后,我不僅要在自己的學習和科研中努力拼搏,還要帶動身邊的同學,積極參與更多的社會服務活動,傳承愛心與紅色精神。”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讓生物技術學院學子在社區和紅色驛站中接受了深刻的教育與洗禮。“莘莘學子”實踐團隊將繼續秉持“擔當青年責任,熱心服務社會”的理念開展更多有意義的實踐活動,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為傳承紅色文化、關愛老人,服務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文來源:周明達 袁近彬 薛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