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長,為了豐富同學們的業余文化生活,提高動手的實踐能力,弘揚傳統文化,2025年1月7日,廣西師范大學“百生百村百藝——美育漓江筑夢者”寒假社會實踐團隊來到會仙鎮中心小學開展了為期半天的布藝手工進校園主題實踐活動,為這里的孩子們帶來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教育活動,極大的豐富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圖為團隊成員韓明璇在講授課程
布藝手工是我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它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還是民間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同時,本次布藝手工制作所選用的布料——扎染也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之一,它承載著不同時期的文化信息和社會記憶。然而,在現代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傳承的手工藝逐漸被邊緣化,此次活動,在讓廣大少年了解、傳承和發揚傳統非遺文化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活動當天,同學們興高采烈的來到了現場,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首先了解了布藝手工的歷史、特點及制作方法;隨后,志愿者為同學們分發布料,志愿者韓明璇為同學們介紹了扎染的悠久歷史和特點,在志愿者的指導下同學們開始了實踐操作。在活動過程中,同學們認真聽取老師的講解示范,虛心請教,大家從簡單的裁剪、拼貼開始,逐漸的掌握了布藝手工的基本技巧,在老師的幫助下,同學們發揮自己的創意,制作了一件件精美的布藝拼貼作品。
圖為志愿者為同學們分發布料
活動結束后,同學們紛紛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賞、交流。指導老師對大家的作品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并且鼓勵大家繼續學習和傳承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布藝手工實踐活動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社會實踐,它讓同學們在歡聲笑語中了解并接受了這一項民間藝術,同學們不僅掌握了布藝手工的技巧,還培養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他們制作的布藝作品精美,富有創意,充分的展示了民間藝術的魅力。
圖為團隊成員與同學合影

圖為布藝拼貼課程作品展示
社會實踐是培養當代學生的重要途徑,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同學們可以動手能力、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傳承民間藝術應當從青少年抓起,通過開展布藝手工等民間藝術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喜歡并傳承民間藝術,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同學們定會將這份熱愛和傳承發揚光大,為我國的民間藝術貢獻一份力量。
設計學院學生劉宇璇、覃芳晴、池承武/文
姚雨彤、劉宇璇、劉濟浩/攝影